抗日战争时期初期,土匪四起,有很多土匪和顽固势力打着抗日旗号占山为王,抢劫老百姓,祸害一方百姓,张金榜是肥城东张家花峪的,他打着抗日的旗号,利用青红帮(三番子)拉起一支小部队,有四五十人,20多支枪,和日伪军马在山他们一开始是一伙的,后来分开,在万德西峪活动他们不但不抗日,反而追害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我们大峰山游击队几次想收编改造这支部队,争取扩大抗日武装,但他们神出鬼没,飘忽不定找不到他们,土匪头子张金榜却抗拒收编。
1938年6月,我峰山游击队第四连活动到杨家土一带,游击队第四连王明智听说自己父亲和二哥被土匪头子张金榜他们抓走了。王明智请假回家看看,正巧碰见张金榜派伊淑庆(孙家土的)来送信,说只要王明智到他们那里去,马上把他父亲和三哥放回来。峰山独立营正愁着找不着张金榜他这一伙土匪呢,他却送上门来。王明智先答应了他的条件,做好酒菜招待伊淑庆。一面喝酒,一面拉亲戚关系。越拉越近乎,伊淑庆他有点儿醉了,对张金榜一伙的所作所为表示不满。王明智乘着这个机会就说大峰山独立营营长张耀南将亲自带独立营去收编张金榜,叫他带路,依靠张耀南同志的威望,伊淑庆他满口答应了。王明智他俩吃了午饭后回到杨家土,王明智就向张耀南汇报了此事,于是张耀南同志带领四连战士50多人、10多支枪,根据事先侦察好的情况,从杨土出发,直插长清六区的万德西峪田家庄。张耀南领着部队往田庄南山出发了。快到村边时,王明智请示张耀南同意以后,叫伊淑庆先去给张金榜送个信,就说张耀南亲自带独立营来收编他们。是夜,张金榜正在和他抢来的民女结婚,大摆筵席,猜拳行令。
他们在吃饭喝酒,一听张耀南带领大峰山游击队来了吓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我们部队已堵住这伙土匪的门口,周围墙上、房顶上都有游击队员,将他们包围起来,这伙土匪看到游击队员都荷枪实弹,张耀南亲自向他们宣传我们党的政策,这伙土匪知道负隅顽抗也只有死路一条,一枪没放就放下了他们的枪,这伙土匪队伍被缴了枪,土匪头子张金榜被捆了起来,将其他俘虏当场教育后释放,把张金榜、范淑忠、郝继保带到根据地。智擒了汉奸、青帮头子张金榜。缴获冲锋枪一支,匣枪4支,手榴弹、子弹一批,我无一伤亡。这一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民,震慑了敌人,争取了中间力量,一些青年纷纷赶来参军,崮山村的群众还把埋在山上的一挺机枪(在韩复架军队退却时丢掉的)从土里挖出来送给张耀南同志。
王明智他们那天回来驻到五峰高家崖,当晚就有老百姓来告状,第二天告状的更多。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有的亲自来,有的派人来,代表老百姓提意见,要求枪毙张金榜。时任大峰山独立营营长张耀南亲自接待来告状的群众,群众反映了很多土匪头子张金榜坏事,其中有这样一件事:土匪头子张金榜他们抢占了西张家庄一个姓刘的小寡妇,小寡妇娘家是张家庄的,张金榜把小寡妇给他一个姓候的徒弟当老婆,当地百姓对此意见最大,张金榜对阻止他强抢民女的人还滥杀无辜,张金榜不杀不足平民愤。
在众人要求之下,第二天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张耀南代表独立营把张金榜和他两个徒弟范淑忠、郝继保三个人都枪毙了。为万德人民除了一害。从此张耀南同志的威望更高了,张耀南的名字可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了。那一带的老百姓,特别是受过土匪祸害的老百姓感觉出气了,群众自发的到处宣传共产党的部队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大峰山游击队真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是真正抗日的部队,当地受过土匪祸害的百姓都说张耀南是为民除害的好干部,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打江山,谋幸福的,他们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峰山游击队。
张耀南同志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主持正义,他曾联络教育界主持正义的同仁,同国民党长清县教育科长王辑五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特别是他坚定的爱国主义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全县各阶层人士的信任。他德高望重,不仅在知识分子中有号召力,在上层人士中也颇有威信。如魏金三同志来长清时,从济南带来洋伯祥、洋伯范等四名青年同志,都是济南一师学生,因语言和穿着与当地不同,引起国民党驻军的怀疑,被韩复八十一师某团扣留。张耀南同志闻讯后,立即前去交涉,以他们进行抗日救国活动是合法的为理由,把他们救了出来。由于张耀南同志在群众中的影响,为我党开展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1938年2月1日,张夏车站6个日本鬼子来黄家峪"扫荡",被联庄会员用土枪、铡刀、红缨枪围杀,打死5个,另一个脱掉皮靴赤脚跑回石店大桥。这是日本人占领长清后第一次受到沉重打击。事后,敌人连续进行报复,到黄家峪烧杀抢掠,制造了"黄家峪惨案",我联庄会员牺牲3人,伤数人,后又有10多人被活埋。同年3月7日,张夏的敌人派两个汉奸,伪装成便衣队(即抗日游击队),暗藏武器,跑到纸坊村侦察,在谈话中被张耀南同志的三弟张澄秋等识破出,出其不意间,将敌抱住,在搏斗过程中,敌人拉开手榴弹炸伤我们二人,后两个敌人被我们捉住用镢头砸死,在张耀南同志家的葡萄架底下浇上煤油用火烧后埋掉。
初开始建立武装困难很多,首先是群众对抗日游击队还不理解,因为当时大家穿的是便衣,而且枪支不多,人员也不整齐,所以对游击队态度冷淡,甚至吃饭也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张耀南同志出面召集各阶层人士开会进行宣传教育,各村群众和一些士绅名流看到张耀南也是军队的领导,逐渐改变了看法。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支援,不少爱国青年和张耀南同志的学生也从四面八方纷纷赶来报名参军。粮食问题由张耀南同志写出借条向各村去借,孟琴轩同志也利用关系积极筹集,抗日游击队的影响逐渐扩大,吃饭等问题得到解决。
正在这个时候,汪毅同志从延安来传达了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政策、建立根据地等指示,大家认为四大队和张耀南同志等回到长清活动比较有力,一方面张耀南同志在长清各阶层中影响较大,同时,四大队的战士都是长清人,人文、地理熟悉,便于扩大力量,打击敌人,团结全县人民一致抗日。
1939年是长清县建党、建军、建政等各项工作大发展的一年。在县、区、乡、村建立起完整的党、政、群组织,建立了县、区、乡、村政权,成立了县、区、乡、村各级工、农、青、妇、民兵、自卫队等群众团体,建立了党的区委、镇(乡)委和一大批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发展到近万人,县、区、乡、村干部和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领导人成为革命的骨干。
大峰山抗日民主根据地更加巩固,而且把我们的工作深入到敌占区,一直深入到济南市郊和铁路沿线,部分党员打入到敌伪政权内部,掌握了一部分敌伪区、乡、村政权的领导权。与此同时,广泛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如济南市郊区清朝末年的秀才、颇有威望的士绅名流王云圃,年已近70岁,在张耀南同志的动员下出身帮助我们开辟敌人占领下的四、五区的工作;又如原国民党员孔焕庭等人,经张耀南同志动员,也和我们一起积极进行抗日活动,现已成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长清县地处黄河两岸,北靠山东会济南,东跨津浦铁路,南与泰(安)肥(城)接壤,是敌我必争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处在敌人的鼻子底下,虽经敌人反复"扫荡"、残酷镇压,就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和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长清干部始终坚持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原则,一直到全国解放。这与我党组织在1939年前后,张耀南同志在长清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长清县地处黄河两岸,北靠山东济南,东跨津浦铁路,南与泰(安)肥(城)接壤,是敌我必争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处在敌人的鼻子底下,虽经敌人反复"扫荡"、残酷镇压,但就是在最艰苦、最困难的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和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始终坚持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原则,一直到全国解放。这与我党在1939年前后,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张耀南同志同泰西地委一起团结全体军民浴血奋战,一直到1949年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他的侄子张刚、外甥王兴尧、亲戚张仁卿、张文卿等五人,为国家为人民献出了生命。同时,他把自己的全部房产、土地捐献给了国家。
张耀南同志是长清县和泰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进行建军、建政,广泛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劳绩的革命先行者之一,是一个被群众和一些参加革命较早的老同志念念不忘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