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昭
我们来到了刘老庄连。看到那面熠熠生辉的印着“刘老庄连”大字的鲜艳红旗,耳畔似乎响起了68年前响彻刘老庄上空的厮杀声;受到刘老庄连坚毅淳朴的年轻战士的列队欢迎,我们仿佛与当年的八十二名英雄在一起,倍感亲切、荣耀和骄傲。这是淮安市原清河区拥军协会的4家民企2011年10月29日在河南省洛阳市慰问刘老庄连指战员。
如今,全球关注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9.3大阅兵在即,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期待,期待这展示国家威武的振奋人心的阅兵场景。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民痛苦的记忆,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充'分体现,更是彰显了浸透到中国人骨髓和基因里的铮铮“血性”!血雨腥风中,多少英勇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垒成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女投江、八路军的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国民党军的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英雄壮举气冲霄汉、光照日月、彪炳千古!
刘老庄连是原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四连八十二名官兵在刘老庄与日军浴血奋战到底,全部阵亡。之后,地方党委从淮(阴)涟(水)地方部队中挑选了八十二名优秀子弟重新组建了四连,重建的四连被新四军三师授予“刘老庄连”的光荣称号。我们来到刘老庄连,致敬当年的八十二名英雄,看望继往开来的年轻战士,体验部队生活,感受“刘老庄连”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缅怀先烈,开创未来。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战斗发生地在江苏省原淮阴县刘老庄(现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1942年11月—1943年4月,日军华中派遣军出动11万人和伪军15万人对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大“扫荡”,妄图消灭新四军及党政指挥机关,全面伪化苏北。1943年3月17日,按照陈毅代军长命令,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将活动在淮阴、涟水一带的部队迅速集结,星夜赶向山子头。由于连日与敌交战,部队十分疲惫,十九团二营四连未能及时到达集结地点,遂夜宿刘老庄,准备翌日拂晓继续追赶大部队。就在第二天早上部队要开拔之际,不远处传来了枪声,跑反的群众惊呼:“鬼子来了!”原来是“扫荡”的日军十七师团一部加上伪军寻找新四军主力到了刘老庄。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斗。来敌有一千多人,四连只有八十二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刘老庄四周地势开阔,庄外有一条东西向的交通沟,四连指战员顺沟向西撤退,跑了不远竟到了尽头——原来向西是断头沟,未能跑出去。眼见日军凶狠地从南面围了上来,在没有其他遮挡物的情况下,只有依托交通沟背水一战,同时也可掩护庄内群众向安全地方转移。面对强敌,红军出身,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连长白思才与连指导员李云鹏冷静地指挥部队迅速进入了阵地。
拂晓时,日伪军发动了第一次冲锋。狂妄自大的敌人却遭到了四连密集的充满民族仇恨的子弹和枪榴弹的痛击……日军伤亡一片,日军指挥官川岛十分恼火,立即命令山炮、步兵炮、掷弹筒疯狂地轰炸四连阵地,炮火中四连阵地伤亡惨重。
人在阵地在,四连指战员坚守这个信念。敌人发起第二次、第三次冲锋时,依然遭到四连指战员的顽强抵抗……每次冲锋,敌人都在四连阵地前丢下很多尸体。有的战士子弹打没了,他们就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摸爬到阵地前拣敌人的枪支弹药……
又一阵猛烈的炮火打来,四连阵地上硝烟弥漫、昏天暗地,敌人要发起新的冲锋。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卸掉长枪的枪栓,装上刺刀,迎着逼进的敌人,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跳出交通沟,大声呐喊着“杀”,冲向了来到阵地前的敌人……傍晚时分,八十二名指战员全部壮烈殉国,而敌人也付出了死170多人,伤200多人的沉重代价。
在张集联防大队和刘老庄群众来收殓烈士遗体时,发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年轻战士,他断断续续地向人们讲了这场战斗的一些情况,但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当地政府和人民在八十烈士掩埋地建起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现在是著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十二烈士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前往刘老庄连慰问的民企有江苏金象减速机有限公司、淮安市利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淮安市净水剂厂和刘珍办的美容院。金象公司老板任汉友是转业军人,他将刚买不久的商务车用于慰问。净水剂厂老板姚军亲自去购买慰问品——涟水的高沟捆蹄和鸡糕、印字的慰问毛巾、现代汉语小词典。我作为拥军协会秘书长陪同前往慰问。
由于驾驶员专注前方高速公路开车,一时疏忽了导航,导致车子越过洛阳几十公里后才返回,延误了到刘老庄连部队的时间,而刘老庄连所在营的教导员与我电话联系后就一直守在连部等待我们。我们到达部队时已是晚上10点了。
第二天上午早餐后,我们向列队在连队楼前的刘老庄连官兵赠送了慰问品,连长与清河区拥军协会会长姚军都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展现了军民鱼水深情。
我们参观了营区、战士宿舍和刘老庄连连史室,在连队楼下小会议室同连队干部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我们了解到,刘老庄连所在团原是北伐战争时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曾赢得“铁军”的称号。该团参加了南昌起义,后在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为红一军团主力,长征期间发展为红四团。
我们高兴地看到了战士的宿舍明亮整洁,井井有条。上下双人床一尘不染,洗漱用具摆放整齐,被子迭得方方正正,棱角分明。我们不由得感叹刘老庄连内务管理的严格。
刘老庄连连长是军校毕业的大学生。他戴着一副眼镜,谈话不失儒雅,他高兴地告诉我们,每年都有从刘老庄来的新兵补充连队。他还说,刘老庄兵素质高,有一个战士今年已提干。他还把目前部队中7名刘老庄籍士兵的名字写给了我。
我们还在刘老庄连楼的顶层活动室看到战士们舞耍的长龙。由此想到龙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图腾,而这条龙不也正象征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生龙活虎,继往开来的刘老庄连吗!
中午,在刘老庄连队食堂与战士们共进了午餐,战士们吃上了切成片状的高沟捆蹄。吃饭前,教导员还特地向就餐的战士们说明:“今天的饭菜里有家乡亲人们带来的火腿肠(捆蹄被误以为)噢!”
午饭后,我们依依不舍地与刘老庄连告别。车上,淮阴人、清河区拥军协会会长姚军深情地说:“以后我有机会再来刘老庄连看看!”
20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