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229期 总第1125期
云南凡美文化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三周年庆典
【编者按】2025年7月28日,凡美文化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于金殿后山的南疆红色记忆教育基地圆满举办三周年庆典。此次活动以“文化传承与心灵滋养”为主题,汇聚文艺界名家与文学爱好者,通过沉浸式体验、艺术展演与深度对话,彰显了公益文学平台的社会价值与时代使命。
红色底色与人文关怀交融
南疆红色记忆教育基地以梨树成荫的生态院落为舞台,将历史记忆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为参与者营造了既厚重又温润的精神场域。这一天,也是《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文学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在这里挂牌的日子。这一选址不仅呼应红色文化传承,更隐喻着心理健康事业需扎根历史、向阳生长的深层意涵。
多元艺术共振公益初心
庆典现场,平台创始人曹立萍以初心致语,云南省文联原主席郑明阐释文化公益的社会担当;画家贺奇捐赠的油画、诗人毛诗奇的疗愈主题演讲、朗诵家邓耀泽的声音艺术展演、以及老师们多元化精彩的表演,共同勾勒出文学艺术与心理健康互助共生的图景。这场跨越媒介的对话,生动诠释了“文化即疗愈”的平台理念。
三周年:新起点,长路行
三年深耕,凡美平台以文学为舟、艺术为桨,载渡无数心灵抵达澄明之境。此次庆典既是里程碑,更是宣言——文化公益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共鸣,与民众共情。未来,平台将继续以笔为灯,照亮更多精神家园的幽微之境。
(凡美文化编辑部 2025年8月)
活动剪辑:
一、《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专栏三周年年会致辞
曹立萍
尊敬的郑明主席、各位嘉宾领导、作家、诗人、主播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着春城盛夏七月的金风,沐浴着风雨之后的和㫬阳光,借南疆记忆这块宝地,共同庆祝《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专栏创办三周年。讫今为止,我们的公益文学平台发布了1098期饱含温度的文字,点击阅读量达到2500多万次,常驻作者和主播近百人。我们欣喜地发现,平台渐渐成为退休老同志笔耕的园地,也成为年轻文学爱好者成长的摇篮。在这里,老作家们以笔墨传薪火,新作者们以才华绽光芒;诵读者们用声音传递美好,让文字化作滋养心灵的清泉。
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化艺术“启智润心,培德育人”的宗旨。正如古话所言:“翰墨无食能养性,诗书非药可医俗。”文字与声音的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对美的感知,能够净化心灵,更是以一颗灵魂点亮另一颗灵魂之光。
文化建立在物质与生活基础上,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更是助力个人成长发展立身之土壤!文化体现着我们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文学就是人学,也是生活的学问。
三年来,我们以文会友,以声传情,让平凡的日常因文学而熠熠生辉。 许多老作家、诗家,如毛诗奇老师、欧之德老师、邵春生老师,曾玉龙老师、李文选老师、李敦伟老师等数十位优质创作者,还有邓耀泽老师、汪玉丹老师、王燕燕老师、月满西楼老师、文鹤老师、萧沣老师等十数名无私奉献的主播从始至今不离不弃,支持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使我们的栏目从自娱自乐渐渐走向公益,还在南疆记忆红色教育基挂牌建立了创作实践基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正是用文字和声音取悦自己,快乐读者,公益社会。
各位作家、诗人,我想对你们说,我们写下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代表着自己的心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的文章就是自己的灵魂呈现!百年之后,我们的身体可能不在世了,但我们的精神思想灵魂将以文字的形式继续留存于世。记得诗人藏克家写过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优秀的作家、诗人正是以文字的形式永久活着。当文学之光照亮人的灵魂,我们就是那个身体健康地活着,灵魂快乐活着的人!
未来的路,愿我们继续携手同行。期待更多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朋友进入创作园地,用文字记录时代温情,用声音传递人间至善。让我们始终怀抱初心,在艺术的田野里快乐耕耘,在心灵的土壤上播种幸福的种子,共同书写美好的人生篇章!为我们的后人和世界留下精神的财富 !
最后,衷心感谢每一位作者、诵读者的陪伴与支持!愿我们的专栏如涓涓细流,绵延不息,润泽更多心灵。
二、部分活动作品分享
欧之德:欣悉“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2025年年会”在昆召开,因不能到会,写小诗一首以祝贺:
七月的昆明没有酷热流火,只有舒心清凉,
七月的滇池没有洪峰席卷,只有碧蓝荡漾。
七月的一次年会,芝麻般大一个团体,
却如昆明七月的夏风,拂动着一阵阵透澈的清爽。
作家、诗人、艺术家、朗诵家、心理学家,
不是自我安慰的封赠,
而是几十年的追求与坚强。
当两鬓飘雪的银发上,
依然闪耀着当年美好的爱好,
任何一个个带“家”的称谓,
都是名符其实的宝刀锋芒!
当古稀和髦耋的拐杖拄着信念一路坚行时,
步履的稳定与从容,
无不留下睿智的足迹和时光。
当一部部长篇小说、散文、诗词和一首首歌曲
珍珠般从银发上和病体中滚动出时,
谁会质疑他们的才能与灵气已经硬僵?
当组织者无私组建这个发光的平台时,
无疑是召集一群老骥宿将重披铠甲、列阵沙场。
当十万阅读者涌上这一“老年化”的“平台”时,
读者感动,年轻人感动,一位当过矿工的省委书记也感动,
昆明七月的清沁便不止在气侯上。
芝麻大的群体,芝麻大的职位,
是文化舞台上一群执着的演员,滇池上空一片耀眼的霞光。
鲜花与声誉属于每个人的努力,
也属于我们群体的兴奋和鼓掌!
贺云南凡美公益文学平台三周年
作者 李文选
滇岭云边雅韵长,
平台凡美绽华光。
诗飘墨韵惊鸿影,
画展丹青映锦章。
翁妪相携情切切,
贤才共济意苍苍。
三秋砥砺丰功就,
再启新程浩气扬。
七律·答谢诸君贺栏目三周年诗
作者 曹立萍
三年笔会聚群贤,
一夏清风润墨田 。
老骥新驹同逐梦,
唐风宋韵共裁篇。
贺词字字情难却,
佳作行行意未阑。
愿借星辉铺远路,
与君再写百花园。
读一萍君七律《答谢诸君贺栏目三周年诗》
作者 邵春生
一诗倾情胜万言,
铮骨精气贯全篇。
字字珠玑心中来,
诗韵含情夕阳暖!
和曹立萍老师诗一首
作者 周艳珍
三年笔耕识群贤,
互动切磋润心田。
伏枥老骥传帮带,
诗情文创书宏篇。
年会在即文粲然,
踊跃参与撷斑斓。
线上线下激情湃,
与君共植百草园。
屏观平台年会
作者 王礼贵
屏观盛会兴翩然,
星聚云台妙绪连。
三载芳华凝曲韵,
满堂霞彩焕新篇。
幸遇文学平台
作者 王礼贵
吾本粗疏远墨缘,
睢园偶入识群贤。
也仿李杜敲诗句,
桑榆霞辉韵无限。
凡美公益平台三载
作者 胡连勇
微光筑梦亦神通,
三载诗田耕未穷。
墨泼春笺生翠羽,
声飞云岫化金鸿。
千章尽染苍山雪,
一笑长歌赤子风。
莫叹星霜雕鬓鹤,
滇潮已接海天东。
鹧鸪天·贺凡美文艺与心理健康公益文学平台三周年盛会
作者 真真
三载芸窗汇众贤,
银毫泼墨写华笺。
千期文韵涵春雨,
万卷心香润陌阡。
承古调,谱新弦,
桑榆翰墨展风妍。
今朝盛会同欢庆,
共绘蓝图梦更圆。
鹧鸪天·和真真贺凡美文艺三周年
作者 王磊光
三载耕耘聚雅贤,
诗心墨韵润华年。
春风笔底生花句,
夜雨灯前锦绣篇。
承宋骨,继唐颜,
清词丽句竞芳妍。
今朝共庆文星会,
再赋新章霞满天。
贺云南凡美公益文学平台三周年暨年会
作者 王磊光
滇云文苑聚群贤,
三载耕耘别有天。
笔底烟霞生锦绣,
樽前珠玉落琼筵。
情牵公益初心在,
志寄高怀远梦连。
更喜今朝同庆日,
春风满座共华年。
贺云南凡美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平台文学平台三周年年会圆满、暨建军节
作者 王磊光
累累硕果压枝垂,
恰值芳辰三载期。
笔底烟霞凝锦绣,
笺中珠玉耀旌旗。
耕耘不辍桃李笑,
岁月何辞雨露滋。
且看文苑花千树,
更待长城固金墀。
公益三载颂
作者 杨艳秋
三秋砥砺铸严章,
实干精神岁月長。
善种千畴滋细雨,
仁风万里卷晴光。
肩桃使命星为伴,
手供丹心月作阳。
纵使前程多险恶,
严遵本色永流芳。
致昆明头条《公益三周年朗诵女童王若楠》
作者 杨艳秋
你站在三春故事的褶皱里
捧起千行诗句如捧起晨露
十岁的声线是尚未落款的素笺
却撕开沉默的缺口
让整个团队听见星辰破土
当镁光灯踉跄跌落空白时刻
你解开童声的缆绳
词语从课本里起身列队
蝴蝶结系住诗的韵脚
七月的昆明随你的停顿在平仄间起伏成山!
“三尺童蒙气,九霄鸾凤鸣”
生命的亮光
——致《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栏目
作者 真真
八十岁的年轮刻满智慧的诗行,
十岁的童真正编织梦的翅膀,
你们是光,是希望,是梦想,
在字里行间播撒岁月芬芳。
主播的声音如清泉流淌,
文字化作音符轻轻吟唱,
耳畔萦绕的是温暖的力量,
驱散迷雾,指引方向。
墨香间流转星光的旋律,
屏幕里闪烁善念的微光,
在光的韵律里,我们相遇,
共谱一曲人间真善美的乐章。
存在,是时光里光的韵脚,
在岁月的皱褶中悄然生长。
告别昨日的阴霾,
我寻见了生命的亮光。
*~*~*~*~*~*~*~*~*~
栏目编辑部
顾问 毛诗奇 邓耀泽
李敦伟 杨振昆
编委 毛诗奇 李敦伟
曹立萍 真 真
主编 曹立萍
副主编 真 真
常驻作者
毛诗奇 欧之德 杨振昆 邵春生
周艳珍 真 真 杨艳秋 孙大虹
李文选 张家贵 苏建华 陈怀志
高春林 王礼贵 李敦伟 杨杭澄
曾玉龙 高国斌 姚顺忠 沈道明
龚太美 胡连勇 耿 良 陈吉生
段 锡 段飞虎 徐宽叙 陈 杰
周 密 陆廷荣 邵莉萍 刘 玲
蓝 鹰 邓耀泽 岳霞丽 曹立萍
李松祥 汤 林 李琼惠 毛秋实
焦玉琼 阿佤一枝花
常驻主播
邓耀泽 文 鹤 燕 子 赵 文
左莉明 一 萍 汪玉丹 刘 敏
秦 芳 杨艺琳 萧 沣 月满西楼
吉 晶 歌者常乐 万花 祥云
本栏目是一个公益文学园地,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投稿文章以诗词、散文、杂文、科普、故事、微小说、文艺评论等原创作品为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拒绝低俗不雅文字,作者应对文章内容负责。本栏目为作者和主播提供公益休闲娱乐文艺平台,作者、主播、编辑均无稿费报酬。
若2个月后仍未发布的稿件作者可另行处理。
翰墨无食能养性 诗书非药可医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