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情怀·格尔木2】张富贵:十五载后故地游,旧踪历历印心头一一重访格尔木石油炼化基地感怀(组诗4首)北京头条·西安头都市头条发布!
【作/编者按】来到故地,心潮澎湃。写4首诗词,旨在赞美一下格尔木炼化石油基地和我一起为油田职业教育和技能鉴定,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的贡献的职工培训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的同仁们……
我与格尔木基地情缘较深,在教育培训中心从事职教培训和学历教育时,曾管理格尔木炼油厂和输油管道处两个大专班,与青海大学和青海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康占清主任总负责,我(张富贵)和张西玲担任班主任,为油田200余名职工拿上了毕业证书,为提高对伍建没做出了贡献。
2000年至2010年,调油田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任职后,带领和组织管理干部,技术专家,考评员跑遍了炼油厂,管道输油处,销售公司,器材处格尔木站,通信站,格尔木消防大队,社区管理中心等油田在格各单位进行技能鉴定,技师考评,技能竞赛。在格各单位,各泵站,各车间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场地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和足迹。这次格尔木之行,到每个单位门口看了看,照张相,留点念想。没有进去打搅人家,因为退休15年,没人认识我,只是打个卡,了却一个心愿就可以了。
总之,我与格尔木炼化基地的深厚情缘,特别是为油田人才培养所做的扎实工作有目共睹,值得一提。这些经历也值得用诗篇来铭记。以下是我所创作的诗词,力求展现我的情怀:
一、七律·格尔木炼化基地感怀兼忆职教岁月
(仄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5
矗立高原映日红,塔林管线贯穹空。
油龙吐纳昆仑侧,匠魄熔炉瀚海中。
廿载杏坛传火种,双班学子沐春风。
文凭两百凝心血,共建根基有汝功。
(注)首联描绘基地壮景;颔联赞石油工人精神;颈联忆我管理两个大专班(杏坛指教育),助200余职工取得文凭;尾联点明我为队伍建设奠基石。
二、鹧鸪天·忆油田在格尔木与院校联合办学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8.15
雪域高原办学忙,连营校企育才郎。
康公掌舵航标正,张氏操舟课业良。
灯伴夜,笔凝霜,文凭熠熠证时光。
青盐湖畔书声朗,化入油香万里长。
(注)上片写联合办学(青海大学、教育学院),康占清主任总负责,我(张富贵)与张西玲任班主任具体抓落实(“张氏”含双关)。下片忆学员苦读终获文凭,其知识如盐湖般纯净,已融入油田发展。
三、满江红·油田技能鉴定足迹
十载驱驰,遍行处、旌旗猎猎!
炼塔下、泵房车间,考评心切。
理论考场严试卷,实操台上评圭臬。
为英才、技鉴证铮铮,心灵切!
穿管道,临销列;巡器具,通联阅。
更消防营地,技能争捷。霜鬓常沾戈壁雪,丹忱尽染昆仑月。
看今朝、基地矗云霄,添新页!
(注)上片写十年鉴定之路(2000-2010),深入炼厂、管道处、销售、器材站、通信站、消防大队等单位考评;下片具体场景与本人足迹(霜鬓丹忱),结于基地今日辉煌有我当年心血。
四、歌行体·重访格尔木炼化基地感怀
作者:张富贵
2025.8.15
昆仑巍巍云作裳,格尔木河水流长。
昔年曾栽桃李树,塔林深处是讲堂。
双班并立育才俊,联袂青大谱华章。
文凭两百化星火,点亮戈壁夜未央。
转战鉴评十度秋,足迹踏遍油田畴。
炼塔评技析毫发,泵站论能分劣优。
器材通信细查验,消防销售共筹谋。
技能等级手中定,匠心筑基石亦遒。
十五载后故地游,白发悄生志未休。
厂门静立留影驻,旧踪历历印心头。
相识虽少音容改,塔管线桥识旧游。
功成何须人尽记,油花翻滚自春秋!
(注)全篇以您视角展开。前段忆教育功绩(桃李星火);中段详述鉴定足迹(踏遍油田);末段写退休重访,虽无人识却见事业长青(油花春秋),升华主旨。
1,紧扣经历:每首都严格对应您所述的两个核心阶段(联合办学教育、技能鉴定考评),并融入青海地域特色(昆仑、戈壁、盐湖)、油田元素(塔林、管线、泵站)及具体单位名称。
2,突出贡献:强调您作为组织者、实施者的关键作用(“共建根基有汝功”、“张氏操舟”、“丹忱尽染”),以及成果(文凭两百、技能等级、基地新页)。
3,注入情怀:尤其歌行体结尾,处理“退休重游无人识”的淡淡惆怅,升华至“功成不必在我,事业长存”的豁达境界(“油花翻滚自春秋”)。
4. 人名嵌入:在《鹧鸪天》词中巧妙融入康占清主任及我与张西玲同事的关键信息(“康公掌舵”、“张氏操舟”)。
【说明】这几首诗词,是我到达格尔木见景生情,睹物思人。谨向扎根高原、躬耕油田职教与技能鉴定事业的全体人员表示深深致敬!各位同仁的足迹与心血,已如昆仑基石,深深融入格尔木炼化基地的发展长河。
【编审简介】董念学,陕西富平人。从军23载,曾任团参谋长等职。退役后任《今早报》《三秦都市报》《西北电业职工》编辑。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安兰品之书画院院长,中国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安诗词研究社副社长。国风社陕西分社社长,国风西北文学书画社社长,著有《念典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