谝谝方言常用的生字: “扛”东西的“㧯nǎo”
作者 孙保民
“㧯”,又是方言里一个经常挂在嘴边,会说不会写的熟字。意思是用肩膀扛东西。想必是好多人跟笔者一样,一直想找见这个字,但都无果而终。原来,我们都被它的读音给骗啦。
“㧯”,普通话念作“lǎo”,孙吉话念作“nǎo(脑)”。怎么样,是不是很惊奇?原来如此。因为读音转变,想在“nǎo”里查出“㧯”是不可能的。一个“lǎo(老)”,一个“nǎo(脑)”,不知道被绕到哪里去了。
“㧯”,释义为“扛”。在《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㧯”的注释有“扛”的意思,如“㧯把锄头”、“㧯袋米”。在山西、四川等地的许多方言里也有这样的用法。有的写作“垴”,应该是借字。
在孙吉方言里,一般不说“扛”什么,而是说“㧯”。“㧯”的意思就是把长的或捆束的东西扛在肩膀上搬运,经常会说:“㧯一装粮食”、“㧯毛裢(mú lian,即口袋)”、“㧯上锨走地里去”、“㧯椽”、“娃还小,㧯不起”、“老鼠㧯枪,窝里横”。
“㧯”,对年纪比较大的人来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因为以前需要用肩膀的地方很多,东西需要“㧯”的东西也很多(尤其难忘的是夏收时生产队“㧯”粮食),肩膀早就磨炼出来了。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拼苦力的时代,不用说城里人,即使是农村人的肩膀也解放了,基本上很少用肩膀“㧯”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