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地开章
序曲:铜管裂云,弦乐铺展如河
蒙山露剑,劈开万里云河——
孟良崮挑着旭日,纪王崮压着残雪
鏊子崮的褶皱里,藏着太古的浪
每道崖缝都在低吼:我们是大地的脊梁
沂水似绸,绕过九道长湾——
携汶河的清、祊河的软、沭河的烈
九曲回肠间,木筏载着星子漂
滩涂的芦苇举着白银,野鸭惊起时
翅尖扫过灌浆的麦浪,滚成金色的雷
春到沂蒙,是连翘在崮缝点起野火
一丛丛,烧得石头发烫;是酸枣树
用根须在崖壁绣绿,针脚密得
能兜住风的絮语。金银花攀着老墙
把甜渗进砖缝,墙根的蚂蚁
扛着香粒,往岁月深处爬
秋霜是天公泼翻的胭脂,黄栌把崮顶
染成流霞,山楂红成星子,坠在挑夫的扁担上
晃呀晃,晃落几滴露,打湿《沂蒙山小调》的尾音
冬雪压弯松枝,冰凌垂成水晶箫
风一吹,便吹出天地的心跳
老人们坐在晒暖的石碾上,烟袋锅里的火星
明灭如星:“你看这山,是站着的河;
你看这水,是躺着的山——
天地早把魂,铸进沂蒙的骨血里。”
第二章 血火熔金
(快板:定音鼓砸破晨雾,小提琴泣血而鸣)
1947年的风,裹着硝烟啃噬崮石
独轮车的铁轴在泥里碾出火星,92万双草鞋
把百里山路磨成发烫的绸带。“推小车的,跟上!”
一声吆喝撞在孟良崮的崖壁上,反弹成
千军万马的蹄声
大娘解下裹脚布,蘸汶河的水
缠紧伤员渗血的腿——那布上还留着
纳鞋底的线,针脚里藏着去年的棉絮
和今年的春寒。野菊在弹坑里开得倔强
花瓣上的血,比初升的朝阳更烈三分
“孩子,张嘴。”红嫂把最后一块煎饼掰碎
就着雨水喂进干裂的唇。担架晃过石崖时
她伸手按住崖边的酸枣树,那树抖落几颗青果
砸在担架上,像给年轻的生命
续上几粒星光——后来,那光长成了1949年的星
暮色里,三十六个姑娘跳进汶河
门板在浪里起伏,托着半块将明的天
对岸的炮火把她们的影子炸成碎片
浪涛又一片片拾起,拼出“人民”二字
刻在河底的石头上,年年春水涨
那字便亮一分
(间奏:竹笛吹起《小调》的残句,碎如星子坠河)
第三章 草木含魂
(慢板:二胡揉碎月光,竖琴似纺车轻转)
纺车转着月,把棉絮抽成银丝
哑娘坐在门槛上,左手捏棉条
右手摇木轮,轮轴吱呀,像在数冬夜的星
线穿过灯花,落在鞋底上——“千层底”的针脚
比日历密,比牵挂长,比岁月韧
煎饼鏊子烧得烫,玉米糊一摊
便开出金黄的花。炊烟带着麦香
漫过晒地瓜干的竹匾。哑娘把热煎饼
裹进蓝布帕,往地窖跑——那里藏着三个娃
父母埋在崮下,最小的那个正吮着她的乳汁
睫毛上的泪,凝成盐粒,晶亮如星
益母草站在田埂,艾草挂在屋檐
端午的香囊里,装着苍术与惦念
“先公后私”四个字,被纳进送给八路军的鞋垫
有个新媳妇,把嫁妆里的红绸剪了
缝成伤员的绷带,指尖被针扎破
血珠落在绸上,长成小小的映山红
开在1943年的春天,永不凋谢
榆钱串满枝头时,春就稠了
哑娘摘下最嫩的,和玉米面蒸成窝窝
孩子们啃着窝窝,在院子里追蝴蝶
蝴蝶停在她补丁摞补丁的衣襟上
那衣襟便成了花田:蒲公英飞,苦菜花黄
每朵花里,都藏着沂蒙的筋骨
(过渡:单簧管渐起,如流水过石)
第四章 铁脉与新歌:山河飞歌
(急板:铜管与电子乐交织,如高铁破雾)
铁轨沿着当年的担架路,长出银的翅膀
高铁掠过沂蒙湖时,车窗里闪过万亩桃园
桃花正落,像1949年的雪,落在新时代的肩头
物流园的龙门吊,把集装箱吊成流动的山
箱身上,“沂蒙山楂”红得跳,“蒙阴蜜桃”甜得淌
九间棚的石头房,爬满光伏板
阳光在板上跳踢踏,电流顺着电缆
流进山外的城。电商直播间里,姑娘举着板栗
身后是纪王崮的云海,和她奶奶推过的独轮车
车轱辘还沾着1948年的泥,如今泥里
长出了二维码,扫一扫,就看见崮顶的星
田垄的光,漫过屏幕,漫过千万扇窗
《沂蒙山小调》从无人机上飘下来
混着果园的防虫灯,一闪一闪,像当年支前的火把
却更亮。厉家寨的梯田,一半长谷子
一半长蓝莓,收割机驶过,惊起白鹭
翅尖扫过直播屏——屏上的订单顺着光纤流啊流
流成河,漫过长江,漫过黄河,漫过
每个叫“家”的地方
老布鞋铺的掌柜,把“千层底”放进快递盒
盒盖印着红嫂纳鞋的影,寄往新疆的棉田
海南的港口。鞋里垫着晒干的金银花
那香,还是当年崮顶的味,清清爽爽
像沂蒙人说话,直来直去,带着甜
带着山的硬,水的柔
(递进:弦乐渐强,如潮涌近)
第五章 永恒回声
(终章:全乐器共振,如山河同吟)
纪念碑的基座,生着厚厚的苔藓
是时光织的绿毯,盖着92万双草鞋的暖
每年清明,孩子来献映山红,露水落在碑上
“生死与共”四个字,便抽新芽,长成松,长成柏
长成光伏板阵列,朝着太阳的方向
红嫂纪念馆的玻璃柜里,半只纳了底的鞋
针脚仍朝北——当年八路军开拔的方向
阳光斜斜照进来,把线脚的影子拉长
长成高铁轨道,长成光纤,长成乡村振兴的脚手架
爬向云里,爬向所有“远方”的方向
崮顶的风,还在讲老故事:有位大娘
临终把党徽缝在衣襟,“我怕走夜路,党徽是灯。”
如今这灯,亮在直播间的笑里,亮在果园的防虫灯里
亮在孩子读“沂蒙精神”时,清亮的嗓音里
亮成蒙山的轮廓,沂水的波澜
当最后一个音符漫过崮顶,所有的山
都挺直了腰,所有的河都扬起浪
连翘在石缝炸响春的雷,金银花把香
渗进每粒土。《沂蒙山小调》早已不是
某个人的歌——是蒙山的回声,沂水的长吟
是这片土地的心跳,咚,咚,咚
朝着太阳,永不停歇
(尾声:余音似沂水绕崮,三叠而绝,终成静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