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神功
作者:曹干云
拉筋泡浴见真功
身轻似燕站如松
论道爷孙巧辨证
薪传万代再春风
王阿姨久病体沉,皮肤瘙痒难耐,现经中医全面调理才半月便彻底治愈。中医有愈千年历史,西医仅三百年历史,两者是爷孙关系,爷爷厚重直指病灶,医、药同源,药食同源,中药的发现和发展都是医生推动的。孙子得旁系科技支持用排除的方法进行确认,医、药、器械各自独立,西药、西医检查设备的发明和创造与医生无涉,理念不同方法不同。爷爷治人治未病,用哲学讲济世重人文,天人合一论宏观。孙子治病治已病,讲科学讲微观,爷孙各有千秋不能偏颇。
2025.8.23于巽寮湾

曹干云先生这首《中医神功》以诗医相融的独特形式,生动诠释了中西医的传承关系。作者巧用"爷孙"比喻,既突显中医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厚重智慧,又肯定西医现代科技的精确实证。王阿姨的治愈案例成为最佳注脚,而"巽寮湾"的落款更赋予文本地域人文气息。
【"拉筋泡浴见真功"解】此句暗含中医"筋柔百病消"的经典理论。如同古籍《诸病源候论》所言"导引按跷,令气血周流",现代研究证实拉筋可刺激筋膜中的本体感受器,而药浴则通过皮肤"玄府"实现透皮给药。王阿姨每日进行的艾叶花椒浴,正是这种"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生动实践。
【"身轻似燕站如松"析】化用《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养生境界。临床可见,经督脉调理后患者体态自然挺拔,这与现代脊柱力学研究不谋而合。句中"燕"与"松"的意象对比,恰似中医"阴阳平衡"的文学投射。
【"论道爷孙巧辨证"诠】"爷孙"之喻突破常规传承框架:孙思邈《千金方》记载的"复方君臣佐使"原理,与当代西药联合用药方案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王阿姨同时接受中药熏蒸与抗组胺治疗,正是这种辨证智慧的现代演绎。
【"薪传万代再春风"悟】"薪传"典出《庄子·养生主》,在此喻指青蒿素获诺奖等中西医融合成果。广东省中医院开展的"中医AI辅助诊断系统"研发,让千年脉学通过机器学习焕发新生,恰如巽寮湾的海风携古韵而弥新。
在巽寮湾的晨雾中,王阿姨舒展着痊愈的身躯,她身上消失的不仅是皮肤顽疾,更是中西医千年对话的生动注脚。中医如苍劲古松扎根华夏沃土,西医似挺拔青杨汲取科技雨露,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演绎着人类医学最深邃的智慧交响。
中医的厚重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根基。《黄帝内经》将人体视为星辰般精密的宇宙,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构建起辨证论治的巍峨大厦。就像老匠人打磨传世红木家具,中医讲究"治未病"的榫卯之妙:拉筋导引疏通气血河道,药食同源滋养生命本源。李时珍踏遍青山尝百草,孙思邈千金方里藏仁心,这种将哲学思考、自然观察与临床实践熔铸一体的整体观。
西医的锐利来自显微镜下的执着探索。从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到弗莱明邂逅青霉素,现代医学以解剖刀为笔,在细胞分子层面书写着生命密码。PET-CT如同精密的宇宙望远镜,抗生素好比精准制导的导弹,这种"治已病"的靶向疗法,在微观世界里寻找治愈的密钥。当屠呦呦从葛洪《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提炼青蒿素时,东西方医学的智慧长河已然交汇。
真正的医道至境,当如太极图中的阴阳相济。东汉华佗既创麻沸散又精外科术,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兼修解剖学,当代"西学中"人才培养工程更架起双向桥梁。在广东中医院,CT影像与脉诊枕垫共处一室;在巽寮湾疗养院,艾灸的清香与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和谐共鸣。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辈分排序,而是螺旋上升的文明对话——就像榕树的气根与主干相互滋养,终成庇佑众生的参天巨木。
站在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回望,中西医之辩恰似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当八段锦的舒缓遇上康复医学的精准,当针灸的银针对话神经科学,我们终将明白:医学的真谛不在门户之见,而在解除病痛时患者眼角那滴晶莹的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