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99》「飘舞的剑」(8547辑)

晨间寄语
不知其他省分、地区怎么样,我只要往我那依念一生的小城走,一路随处可见“恒大”的影子。山上山下坝子头,大棚温室“林立”,表象上,妥妥的富庶与农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然而,走进去,一片荒芜,以老农民的意识,颗粒无收,就叫惨不忍睹。这是何为?
众所周知,恒大的负债已是天文数字。而曾经,任何基层政府、或部门,在招商引资的推动下,以恒大的根系落地为荣,我的知青地也不例外。我站在那片曾经秋熟后“喜看稻菽千重浪”的故地,默然惆怅。一种齐腰高、带刺、阔叶、正在结籽的植物,遍地都是。正好一位55年生的寨邻扯豆子回家,我们互相打招呼,他告诉我这种植物的名称,我忘了。但他又说,这东西牛不吃猪不吃,毫无用处。我说把嫩的部分割下来,拿到牛圈里去踩粪行吧,他说应该可以。但是那刺扎手呀,所以没人割,也不要。
这是一片群山之间长约几公里、宽约八九百米的坝子,全被恒大征用。
这片土地似乎也是“命”不好,我来这里时堪称山清水秀,是吃大米的地方。田坝中有一条蜿蜒小河。1976年,时任县委号召农田改造,把小河蜿蜒、曲折的部分拉直、改道,说是可以增加土地面积,导致河水下渗、肥田被瘦土翻盖,连包谷的产量也减少了。后来几经改种农作物,现在又让恒大搁置荒芜。我对寨邻说,你们把它拣来种起呀!他说政府已拿承包给别人专种南瓜,但其现状,秋季里,却看不到几个南瓜。想来,又是资本在作怪。
民以食为天,这是天经地义。土地是农民的命门,守在自家土地上,却不能耕种,看着,好心痛。寨邻55年生,已是70岁的人,生于斯长于斯,一脸无奈神情。经济学家们在探讨恒大现象,但老百姓要的是真谷实米。恒大的债,算得出来,可以摆起。而土地农事,讲的是季节。这季节里的故事,讲不完……
新的一天,早安!
2025.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