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的云
总是与我们擦肩而过
随时
拂去旅途的疲惫
摘下一朵
装进行囊
梦里
溢出雨露的潮湿
我们的座驾-华为问界M9
★老同学们★
●摄影师●
~○甘南游路线○~
●麦积山石窟~扎尕那~郎木寺
~若尔盖花湖湿地~黄河九曲第一湾
~桑科草原~拉卜愣寺~尕海湖
~甘加秘境~临夏八坊十三巷
~刘家峡水库~兰州黄河铁桥
~水墨丹霞地貌~平凉崆峒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其它由高清海摄影和手机拍摄】
驾着风,驶离城市的樊笼
车轮欢唱,叩响甘南的门闳
每一次对视,都令诗意悸动
字里行间,闪烁着澎湃的激情
拉卜楞寺的经幡猎猎舞动
似岁月梵音,把心灵的尘埃轻拢
扎尕那的石峰傲立云中
仿佛是,桃源仙境的影踪
桑科草原像绿色的绒梦
凝视着,这方纯净的苍穹
尕海湖如天空遗落的蓝琼
波光粼粼,藏着神秘的幽踪
甘南啊,你是尘世的幻梦
在自驾的旅途里,与我相拥
用美景,用信仰,把灵魂触动
这一路,是生命最美的放纵
●麦积山石窟●
这里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境内的旅游景区,拥有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五个特色景区,共180多处景点。麦积山石窟始建于五世纪初,保存了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000多平方米壁画,题材丰富。麦积山石窟以泥塑、石胎泥塑为主要艺术形式而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同时还是唯一保存有中国北朝崖阁式建筑实例的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以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为特色,兼有丹霞、秀峰、茂林、曲水、温泉、古镇等风景资源,以文化赏鉴、观光游览、休闲游憩、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停好车,打点吃了点零食,我们便购票上山,由于没有提前预约,景区规定只能在石窟下面参观,随人群走上去石窟的山路。
麦积山地处秦岭西端北侧,海拔142米,属小陇山山脉,因山形酷似农家麦垛而得名。其所在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涵盖丹霞地貌、森林、温泉等自然景观。
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由于没有预约成功,不能亲临崖顶观赏,全凭导游介绍,了解个大概,在广场打卡留影,遗憾而归。
●扎尕那●
扎尕那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峡谷、森林、草原、河流等自然景观。这里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仙女滩、仙女湖和东哇村的观景台。
●徜徉在扎尕那仙女湖草甸●
仙女滩是一片开阔的高山草甸,八月的仙女滩,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奔跑、嬉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仙女湖则是一个宁静的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是茂密的森林和草地。
八月的仙女湖,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山峰,美不胜收。东哇村的观景台是欣赏扎尕那全景的最佳地点。站在观景台上,你可以看到整个扎尕那的美景,村庄、农田、山峰、河流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除了仙女滩、仙女湖和观景台,扎尕那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拉桑寺、润吾沟、石林等。
拉桑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寺庙建筑宏伟壮观,周围是茂密的森林和草地。润吾沟是一条美丽的峡谷,峡谷内有清澈的溪流、瀑布和奇特的岩石。石林则是一片奇特的石头森林,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让人惊叹不已。
由于天太热,中午紫外线刺激,大家匆匆观赏留影,领略扎尕那的美丽风光,感叹大自然的馈赠,将仙境尽收眼底。
○扎尕那,灵魂的栖息地
不到扎尕那,不知天有多高
当太阳在头顶炙烤
折射的紫外线,直击你的心灵
白云托起哈达,山峰举起毡帽
仙女湖像一面镜子,濯洗阳光
仙女滩草甸化作印象派油画
鸢尾与格桑花泼洒出巨幅花毯
碧水如练,踏板房泛起青光
拉桑寺古朴典雅,神秘庄严
雄鹰在镜泊山白云间振翅盘旋
虎头雄峰,烟云变幻
巍然屹立,于苍穹比高低
天堂遥不可及,人间纷扰喧嚣
扎尕那,才是灵魂的栖息地
●郎木寺●
甘南游第三站-郎木寺,郎木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处,海拔3480米,始建于1748年。白龙江穿镇而过,将景区分为甘肃赛赤寺与四川格尔底寺两部分,形成“一镇跨两省”的独特格局。景区融合藏、回、汉文化,被誉为“东方小瑞士”,兼具宗教神圣性与自然野性美。
我们在寺外停车场放好车,走景区小路直达门口,购票后进入寺内,这里的寺院基本处于半山腰,游人由僧人导游引导,依次参观寺院,此时正是早上,晨雾缭绕,寺院如梦境般隐现在云雾之中,高耸的寺塔在朝霞的映衬下熠熠生辉,古树低垂的枝叶投下一片绿荫,为寺院增添几分清凉,风儿呼啸而过,带起寺院周围的彩叶翩翩起舞, 和风拂面,轻拂寺院的瓦片,发出悦耳的清脆声音,水池中荷花盛开,仿佛片片红云遗落在人间。
寺院内,佛像依然庄严端坐,仿佛在安抚每一个前来祷告的人心,青山绿水间,寺院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与周围的景色交融一体。秋风拂面,寺院的琴音轻轻地飘入耳中,让人沉醉其中,寺院内的石桌石凳宛如安静的石头伫立在那里,为来访者提供休憩之地,寺院后的山峦起伏,嵯峨的山石在云雾的包围中若隐若现。
沿着寺院的小路漫步,可以感受到一股宁静祥和的氛围,在寺院的庭院中,一棵参天大树镇住了年轻的心灵,给人以力量和力量,寺院旁的小亭子,架起了一道桥梁,连接着人们和自然之间的纽带,寺院正中的大草坪上,小动物们嬉戏玩耍,给人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喜悦,寺院的佛塔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空相连,让人有一种升华的感觉。
●若尔盖花湖湿地●
离开郎木寺,往草原深处-若尔盖草原花湖湿地出发,这是此次甘南游的第四站。若尔盖花湖,那是一处人间仙境,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瑰宝。
湖水清澈见底,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的山峦。湖畔的花海绚烂多彩,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每当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花香随风飘散,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而宁静。
这里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站在湖边,你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平和,仿佛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纯净和喜悦。
这里还是一片红色基地,当年,虽然在长征的时候,红军穿越草地每一步都可能致命,但是现在,213国道贯穿若尔盖,游客们可以开着车在草原上驰骋,而且政府还修建了若尔盖机场,从成都飞往草原只要1小时。
80多年前,红军用生命丈量了这片“吃人”的草地,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蓝天、碧草、牛羊成群的美丽画卷。
从曾经长征时期吃人的“松潘草地”到美丽的“若尔盖草原”,这里的变迁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站在草原上,我们仍能感受到历史的回响——那些深陷沼泽的年轻战士,那些冻饿而死的无名英雄,他们的牺牲,永远值得铭记。
新的一天,穿过若尔盖草原
走进风光旖旎的花湖湿地
与湖泊,草地,阳光亲密接触
云的倒影,被鱼儿吞噬
蔚蓝,搅动着青草丛
白鹭飞过湖面,消失在云朵里
三千五百米的海拔
湿地托举着高原,候鸟蹁跹
木板路上,流光溢彩
处处是风景,处处草色青
风轻轻掠过,天际高远
蔚蓝拥抱着天边的白云
一场对视,一场亲密触碰
野鸭子鸣叫,碎米荠摇曳
欢声笑语,托起旅途的疲惫
花湖湿地,若尔盖草原的明珠
一朵云彩,一片湖泊
都是人间最美的邂逅
●黄河九曲第一湾●
下一站,我们来到位于若尔盖县城约61公里的唐克乡的黄河九曲第一湾,黄河在此形成壮美的大拐弯,也是四川境内唯一一段黄河干流。河水蜿蜒曲折,两岸碧草如茵,野花遍地。
如果日落时分拍摄,金色的阳光洒在河谷,景色十分壮观。这里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黄河在此划出一道近180°的弧线后折返甘肃,隔河与甘肃省玛曲县相望。
河道蜿蜒于若尔盖草原,水流平缓,水色清澈,与周边湿地、花湖、草原共同构成“中国最美湿地”景观。我们乘上全国海拔最高、全长538米,共14级的“天边云梯”(四川德阳捐建)扶梯登顶,俯瞰黄河九曲全貌。
越过若尔盖草原
与黄河对视,听流水滔滔
观赏九曲第一湾的美景
云隙泻金,浮光灿灿
河流蜿蜒绵亘,曲曲折折
如若尔盖的哈达缠绕天际
落日熔金时
母亲河在海拔3600米
画出180°的温柔弧线
水流舒缓,如一首轻音乐
滚过草原,飘进心灵
在人生的旅途轻轻荡漾
从草原冲出的美好希望
带着雪山的温度和问候
每一滴水,都是母亲河温柔的抚慰
●桑科草原●
雪峰、丘陵、河谷、湿地同框,可拍日出、星空。骑马(有牧民牵行)、骑牦牛、穿藏装拍照。住帐篷炕房,吃手抓羊肉、糌粑、酥油茶,晚上跳锅庄。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左右的香浪节(藏式草原狂欢节)可体验赛马、射箭、篝火晚会。
桑科草原是离城市最近的“高原绿毯”,半日可达,一日看尽草原、雪山、藏寺、古城,夜晚还能住进帐篷听牦牛铃声。我们把汽车停在宽阔地带,下车拍照留念,置身草原的特殊体验,与辽阔苍茫的草原亲密接触。
驻足草原
与牛羊对视
眼眸里,一样的辽阔
一样的草原味道
风不吝啬
从山顶倾泻
低处有草的呼吸
吐纳高原的纯朴
贴近心壁,绿意流淌
天空低垂,云朵举手可摘
草色青青,心灵震颤
一望无际的苍茫
填满旅途的疲惫
身在草原,唾手可得的辽阔
在一帧帧相片里葳蕤
格桑花的香韵
一路缭绕,一路挥霍
储满旅途的乐趣
●尕海湖●
甘南游第七站是尕海湖风景区,这里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尕海湖所在的地域,藏胞称之为“措宁”就是“牦牛走来走去的地方”。讨论尕海湖水草丰茂,许多南迁北返的珍稀鸟类在此落脚和繁殖,黑颈鹤,灰鹤,天鹅等珍禽遍布湖边草滩。
尕海湖四面环山,发源于南山郭尔莽梁的琼木旦曲、翁尼曲、多木且曲三条河流注入该洼地后,与洼地泉水成为尕海湖永不枯竭的源泉。湖的四周形成了大片的沼泽地,水中生长着泥鳅、石花鱼等水生物。沼泽和草甸中成长的苔藓及蕨麻、梅花藻等多种植物,为鸟类提供了广阔的觅食点和栖息空间。每年春末夏初,成群的白天鹅、灰雁、班头雁、灰鹤、棕头鸥、赤麻鸭、绿翅鸭、针尾鸭、鸬鹚、草原百灵等近百种鸟类,从南方和东南亚一带飞来,在这一高原“神湖”安家、产卵、育雏。也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一群群在这里栖息、繁殖越夏,因此成为国内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尕海湖境内既有尕海湖大海般的风光魅力,又有青藏高原的雄壮、河湟文化的辽阔。尕海湖的天空,有着城市天空不曾见过的透明;尕海湖的湖水,有着城市江水不曾有过的澄净。走进尕海湖,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湖水。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青海湖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尕海湖,天空湛蓝、白云皎洁、山峰翠绿、湖水清澈,云的白似与山的绿、水的透融合在一起。尕海湖的水波平如镜,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青海湖的水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尕海湖的水非常绿,绿得像夏天的草地。
尕海湖是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览地,也是一个为全世界科学家所注目的巨大宝湖。四五月间,鱼群游向附近河流产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鱼群铺盖水面,使湖水呈现黄色,鱼儿游动有声,翻腾跳跃,异常壮观。
我们沿着景区木板走廊慢慢游览,打卡留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与鸟儿对视,与风徘徊,沉醉在尕海湖的美景中。
○像一座湖那样去爱
你不去,它还躺在草原上
比天空高远,比海还深
只有放下烦忧,放下多余的念想
听白天鹅鸣叫,赏梅花藻盛开
让风㖭咶浑身的疲惫和汗味
尕海湖,敞开草原的怀抱
任君驰骋,激情四射
每一丛草甸子,都怀有慈悲之心
畅游,卸载人生苟且的生活
白云投放的影子,被鸟儿踩碎
水面映射着山的倒影
一座湖,一面神圣的天空之镜
要爱,就像湖那样去爱
平静如茵,容纳尘世之光
照亮平凡,驱除人生之旅的坎坷
●拉卜愣寺●
格鲁派核心寺院,始建于1709年(清康熙年间),由第一世嘉木样活佛创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教育机构之一,下辖108座属寺,培养了大量高僧学者。
这里有世界最长转经长廊,环绕寺院的转经筒廊道长达3.5公里,信徒每日绕行诵经,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寺院建筑群以藏式风格为主,融合汉族飞檐斗拱元素,包括六大学院(闻思学院、时轮学院、天文历算,医学院等)、18座佛殿、佛塔及僧舍。珍藏数万卷藏文古籍、佛像、唐卡(如清代《宗喀巴大师传》唐卡)、壁画等,其中金汁书写的《甘珠尔》经为稀世珍品。
寺内僧人传承国家级非遗唐卡绘制与酥油花雕塑,作品色彩艳丽、工艺精湛,常见于节庆展佛仪式。每年正月毛兰姆法会也叫晒佛节、七月辩经大会吸引数万信众,可目睹跳神舞(羌姆)、法号齐鸣的壮观场面。下面是晒佛台。
这里还是国际藏学研究中心。目前拉卜楞寺常住僧侣约 2000 人左右。 鼎盛时期(清末-民国初)曾多达 3600–4000 人 。 近十多年受学经名额、寺院管理政策及生源变化影响,人数回落并稳定在 2000 上下 。
僧人告诉我们,勿触摸佛像、不要逆时针转经,拍摄僧人需征得同意。
拉卜楞寺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一部活的藏族文化百科全书,从建筑到信仰,从艺术到生活,皆承载着千年的精神与智慧。
正往东院参观途中,突降大雨,瞬间冲散了参观的人群,大家纷纷找地方躲雨,我们在一个门廊下避雨,眼看着大雨冲刷土墙,粉刷的涂料落入地面,在地面洇成赤红的流水。趁此灵感来临,写下几句分行文字:
□拉卜愣寺的阳光雨
是太阳施舍的眼泪
与阳光一同洒落
冲落浅浅的红泥墙
一片云朵,一朵潮湿
小径上,流淌着红袈裟的色彩
躲雨的人们,获取些许感悟
佛的恩赐,遍布人间
每一缕光,每一滴泪
都是温暖的光顾
浸润着尘世的缘
倾盆而下,被阳光过滤
清澈的飘舞里,风轻轻掠过
远山迷濛的轮廓,笼罩着拉卜愣寺
佛恩浩荡,爱意阑珊
一场雨,一场祈祷
瞬间化作彩虹,在心间筑梦
●甘加秘境景区●
●临夏八坊十三巷●
晚上八时,赶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境内,入驻维也娜大酒店,稍作休息,打的向市内著名景区八坊十三巷出发,参观游览夜景,这里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全域为步行街,主街长度1300多米,是集古街民居观光、文化博览、特色美食体验、院落休闲、文化创意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聚落与文化旅游景区。
八坊十三巷是八座“坊”和十三条“巷”的统称,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景区以临夏(古河州)回族民族文化为主题,形成了古街巷长廊、80号民俗馆、64号手工艺馆、盖碗茶广场、红水河、人文生态巷、河州溯源巷、丝路回商巷、书巷、童趣巷、回族婚俗文化巷、八坊味道巷等特色街巷。古典建筑群相对集中、民族文化风情浓郁,景区建筑融合了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等建筑特色,堪称西北民族文化建筑的博览园和民族团结融合的“大观园”。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通过博物馆、展览馆、文化表演、街头展示、业态活现等方式全面展示临夏花儿、砖雕、木雕、蛋雕、泥塑、雕刻葫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0多项。
走进八坊十三巷,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织!这里的石板路、古井和雕花窗,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美食让人流连忘返,酥油茶配糌粑,简直是味蕾的盛宴!在文创小店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如此美妙。
夜晚的八坊十三巷,美女如云的街头,让人不禁驻足,欣赏这份异域之美,岁月悠悠,唯有这烟火气,最能抚慰人心的疲惫与孤独。来过八坊十三巷,才懂何为真正的“人间值得”,这不仅仅是一条条巷子,更是一本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刘家峡水库●
第二天,驱车一路向北,到达“高峡出平湖”的刘家峡水库,坐水上公园的游船参观游览,泛舟碧波之上,看黄土高原的雄浑与江南水乡的灵秀在此奇妙共生。渡船划过洮河与黄河交汇处,青黄相接的「泾渭分明」奇观令人称叹,远眺炳灵石林如天然雕塑群矗立水岸。远眺刘家峡水电发电站,雄伟壮观,如拦截一匹雄狮于水上,巍然屹立在河霸上,机声隆隆……
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有许多峡谷和川地相间出现。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峡谷,水势有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壮观,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刘家峡。黄河河水来到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然后穿过峡谷向西流去。
刘家峡水库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这里的刘家峡水库,十分有名,值得一游。
●兰州铁桥●
离开刘家峡水库,继续北上直奔兰州,下榻于黄河北岸一家五星级酒店,洗漱休息了一会,结伴去市中心张掖路步行街逛逛,顺便去一家“再回首”饭店吃饭,到兰州著名景点看兰州铁桥。
兰州中山铁桥原名黄河铁桥,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铁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
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成为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讨论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同时,建造桥梁所需物资的运输过程也创造了近代运输史上的奇迹。
当天下午我们走过铁桥,晚上又去参观铁桥夜景,由于落了一会小雨,气温有点低,正好用上随行准备的羽绒服。
夜晚的兰州黄河铁桥,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当夜幕降临,桥上的灯光准时亮起,金黄色的灯光将铁桥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清晰,钢铁的线条在灯光的映衬下,少了几分硬朗,多了几分温柔。灯光倒映在黄河水中,随着水波轻轻晃动,形成一片摇曳的光影,与岸边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此时,无论是站在桥上拍照,还是在岸边的观景台取景,都能捕捉到极具氛围感的画面 —— 铁桥的剪影、流动的河水、闪烁的灯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夜景图,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水墨丹霞地貌●
第二天,搜索兰州周边景点,唯水墨丹霞地质公园值得期待,在酒店吃过自助餐,收拾行李出发,直抵水墨丹霞风景区。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杏花村,景区横跨兰州市的永登县、西固区、皋兰县,主体位于永登县的苦水镇、树屏镇,景区规划总面积400平方千米,一期核心游览面积20平方千米,是中国已发现面积最大的同类型地貌景观。
兰州水墨丹霞地貌,发育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质奇观。2017年7月,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取得市政府总体规划批复,于2018年7月完成立项,2019年4月启动建设,2021年10月1日正式开园。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主要以红山湾地貌为主,兼有丹霞崖壁、孤峰、幽谷等奇特景观,主要景观包括丝路霞光、九色丹青、丹顶揽胜等7个观景平台和丝路古途景观大门、沙韵驼铃景观大道及全长3500米的丹霞栈道。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因分布面积最大、地貌种类最全、形成时间最古老、发现时间最晚、保存最完好、离城市最近、原住居民最少、文化积淀最深、名人经过最多而素有“九最”之称。2023年12月,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水墨丹霞,无论是高处俯瞰,还是低处近观,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这里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部记录地球演化历程的自然史书。每一道褶皱,每一处断层,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这里的每一处景观,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是时光的印记。
是谁把颜料,涂抹在崖壁上
似画笔轻轻点过,神韵奇峻
亿年风化的皱褶里
储满时光年轮
橘红色的山峰,落霞如虹
驼铃声声,山路弯弯
如意桥上溢出欢声笑语
木板铺就的台阶,直抵云霄
置身水墨丹霞,心旷神怡
风在吹拂,如光阴的巨擅
镌刻着山的轮廓
写意一幅幅绝美的水墨画
●平凉崆峒山●
下午,赶往返回的路程,驶向平凉方向,晚上在平凉市歇息,简单吃过晚饭,游览城市夜景。平凉,这片充满情感的土地,与冷硬的水泥森林截然不同。
它鲜活而生动,充满着血肉与情感,散发着独特的温度。随着昼夜的交替和四季的更迭,城市在夜幕低垂时呈现出不同于白天的浪漫与温暖,平凉在这样的时刻尤为迷人。
第二天,天气凉爽,舒适宜人,温度在十八九度,相比于家乡陕西的高温天气,真是天壤之别,搜索附近景点,我们决定去崆峒山游览,这是此次甘南游最后一站。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5千米,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美誉,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西接六盘山,东望关中平原,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崆峒山主峰望驾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总面积83.6平方千米。
崆峒山曾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始皇、汉武帝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崆峒武术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
崆峒山峰众多,有大小山峰数十个。最高峰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是马鬃山,海拔2025米,叠居于五台之上;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形似莲花。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自1994年以来,崆峒山获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沿着反方向参观的路线,我们先坐游览车到香山顶峰,欣赏山上的风景,再下山到中台,坐小型旅游车下山,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我们也结束了这次难忘的崆峒山之旅。崆峒山的奇峰、秀水、古寺,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盼望着还有机会再来探索它更多的美!
其实,甘南太美了,一路走来,还有很多地方没去,拉尕山、美仁草原、阿万仓湿地、大峪沟、则岔石林等,走遍万水千山,祖国美景看不完,以后有机会再去甘南,再去西北游览,再去祖国各地饱览大好河山,在有限的生命历程里,享受人生的美好生活。
甘南,这片神秘而又美丽的土地,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本生动的人生教科书,教会了我们许多宝贵的人生哲理。
在甘南,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拉卜楞寺里,信徒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转经祈福,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那份坚定和执着,让我们深受震撼。信仰,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时,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这让我们i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需要有一份信仰,它可以是对梦想的追求,也可以是对善良和正义的坚守。有了信仰,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在遇到挫折时依然保持前进的动力。
甘南的自然风光也让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那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雄伟的山峦,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在这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牧民们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保持它的生机与活力,也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甘南之行,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修行。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也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旅行的感悟将会伴随我们一生,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甘南,诗意荡漾
云层层,雾层层,
山峦叠嶂日濛濛,
情思绕林丛。
风声冷,雨声冷,
穿峰越壑甘南行,
满目皆胜景。
草色青,山色青,
阳光明媚牧场萌,
风逗牛羊声。
云淡定,风淡定,
高天寥廓暮秋盈,
翠色漫苍穹。
张琼,陕西西安人,家电经销商,文学爱好者,偶有作品在报刊杂志发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渭南市、阎良区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