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业寺,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律宗”祖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进沣峪口约4公里,距西安市约35千米。《长安古刹提要》载:“律宗之净业寺,犹相宗之慈恩寺也。因道宣住终南山,又称为南山宗,今寺为各丛林之冠。”净业寺建于隋朝,唐初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场,因而成为佛教律宗祖庭。律宗后由道宣再传弟子鉴真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后世研习律经,都以道宣的解释和规定为依据,至今中国出家的僧徒仍大多以道宣的学说为自己持戒的楷模。
净业寺是国务院确定的142座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外峰顶上有道宣律师舍利塔巍然屹立,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宣律师在贞观年间住在丰德寺,传说有护法神告曰:“彼清官村故净业寺,地当宝势,道可习成”。净业寺的名子由此而来,也说明白泉寺、净业寺同属一寺。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述,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诏令道宣于此建石戒坛。乾封二年(667年)十月三日,道宣律师圆寂,葬于坛谷石室。唐高宗诏令天下寺院奉供道宣律师画像,并令名匠韩伯通为其塑像。唐穆宗曾赞曰:“代有完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侍。声飞五天,辞惊万里。金乌西沉,佛日东举。稽首皈依,肇律宗主。”后人因道宣长期居住终南山,尊称他所弘的《四分律》为“南山宗”,亦尊称他为“南山律祖”。
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道宣在终南山清宫精舍圆寂,弟子为其建舍利塔于寺后峰顶,永作纪念。到唐懿宗时(869年),追封宣公谥号,曰“澄照”,塔名“净光”。道宣律师舍利塔塔体为平面六角密檐式砖塔,五级,通高约6米。底层边长1、2米,南面辟券门。之上每面正中辟券龛,层间平砖加菱角牙子跌涩出檐,平砖攒尖收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中地震,道宣舍利塔倾倒,至隆庆时(1567年)方重建。今存舍利塔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山长老重建。
净业寺是佛教律宗始祖道宣(596—667年)的道场,因而成为律宗祖庭。律,就是戒律。对佛教来说,戒律是修炼之首规;从典籍上说,戒律是经、律、论《三藏》之一;从教义上说,戒律则是戒、定、慧“三学”之首。按照佛教的说法,《经》是佛“说”的;律是佛“制”的。罗汉、菩萨可以造《论》,但不能“说经”,也不能“制律”。所谓“金科玉律,惟佛能制”,当然是一种神话。南北朝之后,出现不少律学名家,道宣是最著名的一个,道宣由于晚年住终南山,因此在律部方面,命名为“南山宗”。《长安古刹提要》载;“律宗之净业寺,犹相宗之慈恩寺也。因道宣住终南山,又称为南山宗,今寺为各丛林之冠。”
道宣作为佛教的史传学家在净业寺撰写了几部有相当历史价值的佛教史传著作:《广弘明集》《续高僧传》《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
相传道宣在仙掌谷内结庵修行,经神人指点,掘地涌泉,乃建净业寺的前身白泉寺。山中猛兽对他俯首贴耳,相伴随行。后又选择了“地当宝势”的沣峪口,建立了沣德寺。他讲经时,有毒龙化成美女诱惑听众,被他擒锁于井中。最后,他又建立了净业寺,有天女送奇花异果,神人时常下降与之说法。这些动人的传说,给道宣律师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非常有趣,也透露了佛教几派相争的信息。道宣法师曾经邀牛头禅寺的遍照法师到净业寺来赴宴,遍照明白道宣意在比较道行高下,便背了一个牛头前往。道宣以礼迎接,赶紧下厨做菜,遗憾的是柴湿火弱,菜难以做成。遍照催促了道宣以后,就提议吃他所带的一道菜。只见遍照把牛头放到案上,动手且动口,昂然大嚼,饱腹便告辞。道宣在惊诧之余,悄然送行。出了沣峪口,有河在流,其潺潺清浅,澄净如练。遍照竟下河,执刀破肚,撩水洗肠,神情安之若素。这一切,似乎都显示了遍照的道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