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平凡之路铸就辉煌岁月
---评王学忠诗歌
文/ 吕凤芹
走进王老诗的海洋,你会发现有很多个版本在展现自我,有时是充满正义的斗士,如上访组诗先说梨子的味道尝过了才知道甜,再抛砖引玉下转正题上访的事情百转千回,人性的劣根被展现的一览无余,从强硬到相互推诿扯皮,时而踢皮球;时而靠缝钻营;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刺眼的很,讽刺的很,几经波折几经交涉才把事情解决,这也许是老百姓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事,也正是这民与官斗的最好例子,可想老百姓想要的公平有多难。作者不光为自己争取自己权益,还在为社会为人民呐喊;有时作品像少女那般柔情似水,如《三月》、《荷花》等它们所展现的是既有少女的柔情又有春和夏的无限气息扑面而来,语言不多但在于精;故乡是每个作者在梦里或现实都挥之不去丝丝乡愁,王老也不例外,故乡是童年的贝壳,父母的辛勤,还有那条回家的路,被牵引着被思念着;有时像充满力量的少年嫉恶如仇文中如《狗》、《螃蟹》、《雄性石》、《蝼蚁之死》、《挑战命运》《这是什么世道》等作品文中有无奈、讽刺、委屈、不甘、更有无穷无尽的反抗和呐喊,不屈服于社会、不屈服于现实,勇于斗争和反抗;有时像童年的叙述者如《未穿衣裳的年华》、《我知道风儿朝哪个方向吹》、《太阳不会流泪》、既有青春的气息又浓厚的深情演绎,委婉大气不失作者的优雅;温暖又有回忆的光环绕。
王老虽生活在社会底层心却如此纯净、豁达更义薄云天,生活需要一日三餐支撑,命运需要负重前行风雨无阻,虽日子面临下岗所迫,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生计问题,王老夫妇没有选择退缩,依然阳光依然仰头挺胸穿梭在大街小巷摆地摊卖鞋为生。王老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一颗爱好文学的初心不变,就值得我们被尊重和学习!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有抱负,可我们有时却为了生活放弃了很多很多,所以说一个人有自己理想并去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去飞扬自己的终极梦想,是人生中一件很痛快的事情!
读王老的诗让我耳目一新,记忆深刻就仿佛我就处在作者的一方天地里不能自拔,被洗礼、被鞭策、被感动、被温暖!
我是70年的,和王老同样被经历了下岗自创业,生活在底层,经历过开店、摆摊再就业,生活同样也在磕磕绊绊中飘摇不定;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王老的诗让我想到我这些年的苦闷和委屈,我也不甘平庸努力上进,也有一颗热爱文学的梦在苦苦坚持,时刻等待迸发。感觉王老的诗就是在写我的个人经历,我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为了生活和好好活着,我把梦想深深埋在心底,和丈夫一起起早贪黑的忙碌,其实衣不果腹的时候理想、信念最不值钱,换不来一日三餐、四季平安,那些年我常常想等我老了整理好书稿,留给我的女儿们,也算有个念想,今生没有白活。可看了王老的励志故事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也要趁自己还年青、能动为自己的理想再拼一拼搏一搏。还记得年少时和同事说起自己的理想是出一本自己的书,那同事好不犹豫的说你如果能出书我姓倒着写,那种毁灭性打击我一辈子不能忘记,很尴尬很无奈。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出书了,我心却没有任何喜悦,反而却哭了!觉得这一生真的不容易,也真的很委屈。在我的认知里我觉得写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那一方小天地里没有苦难;没有背叛;没有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所累;更没有江湖中尔虞我诈的算计,我可以自由自在的书写我认为的人生故事或诗歌。
世人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贴近苦难,好的作品往往更升华于生活之外。王老的所有作品都在激励、迸发、
呐喊 、充满力量的指引年青人去奋斗的方向。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藏着满满正能量和大智慧,随时随地为我们答疑解惑,或用文笔神采飞扬的为我们描绘风、云、荷世间万物的不死不生。众多作品无不展现出属于自己的时代魅力和特点,时而犹如少女的温柔;时而犹如看客幽默、诙谐讽刺;时而如邻家大哥那般敦敦教诲,让我们看不到作者的一丝风尘仆仆,一丝世俗的慌乱波动,大量美文为我们开启了属于他个人时代的文化盛宴,醉人心弦,让人沉思冥想,如《流韵的土地》、《爱的深沉》、《沉思集》我们不仅仅在读,而是发自内心的与作者产生灵魂的共鸣。
其实一部好的作品是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维护,高大尚的头衔来装点,它来自灵魂的救赎和呐喊。作品如人品在生活中见真章,心有多大梦有多圆,创作的灵感就有多宽多广,只有把心或格局打开,我们才霍然发现这天地间孕育着世间万物,不朽生命的真谛。聆听或赞誉是我们对天地自然最好的回应。五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有无数文人巨匠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墨宝和惊世之作,我们拜读、学习并参悟其中的文学奥秘,一份喜欢,一份热爱文学的种子,就悄然在我们心中绽放光芒。热爱文学的人我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从小喜欢听故事、看书、对古诗词由衷的热爱,看完念完有想写的冲动和决心。虽然开始文章稚嫩无比,偶尔也会杂乱无章,但却是进入文学最重要的门槛。我犹记小学那会,我拿着我稚嫩的作文给陈胜文语文老师看,老师不但在班里读了,还给我在镇学校报了张鸿福老师为我们学生创办的《丑小鸭文学社》,让我去专业的学习写作,那是我第一次正轨得接触文学。那时候每到星期六上午,我要徒步走五里路去镇上的学校听张老师的文学课,那也是我童年最幸福的事。上中学我有幸听许庆胜老师诗歌演讲并跟老师学写诗歌;很荣幸张鸿福老师又是我初一的班主任,那段学生时光是我一生最值得回忆并珍惜的,张老师认真的指导我的写作,不管是日记还是作文,老师都认真点评,并当范文在班里阅读。很可惜因为工作调动,老师和我们分开。还来又有李爱华老师教我们语文,李老师是很和蔼的。还记得初二、初三我们语文是岳成福老师,我依然是老师最爱护的学生,教我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老师给我往莱芜报社投稿。后来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又重新遇到许庆胜老师,老师没有嫌弃我这个不成器的劣徒,依然把我带在身边亲自指导我写作,给我机会,努力托举。我是多么有幸有那么多好老师爱着、护着领我进入文学的殿堂,领略百家争鸣和文学的无限魅力。
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有幸在平安喜乐中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更有自己的理想在发芽生根。犹如易烊千玺演的小小的我那样,虽我们自身有瑕疵;虽社会有些不好的弊端;虽生活有些不近如意的可怜,可我们没有放弃没有抛弃,我们仍在为自己而努力的奋斗,努力在社会底层发着自己的萤火之光,因为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可以渺小;我们可以承受,我们却在时刻努力与等待!相信自己的地;自己的种子;自己的辛勤劳作是可以培育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绚丽之花。我们可以平凡,可以无为,但我们不缺生命之源,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失。王老一生的传奇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可以平凡可以碌碌无为,但不可以放弃自己选择的路,勇敢去追,勇于去闯,幸福之花就在脚下。平凡之路铸就辉煌岁月是我对王老最深沉的敬意!!!
2025.8.7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