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佳酿腾云气 一瓮春醪醉古今
——评吕先斌《老香泉酒赋》
安徽东至三中 金成道

吕先斌先生的《老香泉酒赋》以骈赋形式,融历史、地理、人文于一体,通过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安徽池州老香泉酒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
开篇以"古城秋浦,山水池州"点明酒的地域基因,通过"九华之麓""大江之涘"等山水意象,构建出酒与自然共生的人文画卷。"千载诗人地"巧妙呼应李白、杜牧等历史名人与池州的渊源。

从"滥觞于唐"到"黄广润之巧技",以酒为线索串联时空,活化了狄康造酒的传说和刘伶太白等酒中仙圣的浪漫典故,生动再现宴饮场景的欢腾气氛,凸显老香泉酒的历史厚重感;"黄翁古技法""贵池老糟坊"则强调工艺的世代传承。

"青筠作樽""玉露透盎",从器皿、色泽、香气到口感("甘柔绵长"),层层递进,最终以"灵台沁爽"升华至精神享受。赋予酒文化深度,营造出超凡意境,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末段"呼朋引伴""士女杂坐"的描写,超越单纯咏物,上升至中国人"以酒为媒"的情感联结,暗合《兰亭集序》式的文人雅集传统。

作品大笔如椽,雅俗共济,通过"诗魂酒韵互彰"的表述,将池州的地域符号(九华山、杏花村)与酒文化绑定,构建独特的地方文化标识,完成从物质到审美的跨越,为池州市文化传承提供了生动的文本载体。
而今,暮色渐沉时,老香泉的酒香便从巷陌深处浮起,如丝如缕地缠上九华山的晚钟。酒坊檐角的红灯笼晃动着,将黄泥墙上“贵池老糟坊”的匾额映得忽明忽暗。巨大的陶瓮里的酒液泛着琥珀光,琥珀光中我们依稀能看见杜牧的杏花影和李白醉后的明月光。

老香泉香气先是贴着瓮壁游走,忽而腾跃如山中云气,将整座池州城裹进微醺的雾霭里。千年时光在朦胧中折叠,千年诗魄与当下交融,诗酒文都在这一瓮春醪中重逢。

附:
老香泉酒赋
原创 吕先斌 清溪文苑 2025年08月23日 06:18 安徽

古城秋浦,山水池州。踞九华之麓,山光熠熠;临大江之涘,水脉悠悠。千载诗人地,一坛香泉酒。稽夫老者也,滥觞于唐,传承于今;香者也,留芳在喉,飘馨其域;泉者也,汲珍于井,成醴之由。杏花雨润,清明诗池州独有;野菊香浮,重阳节杜郎携酒。
原夫酒之酿也,始于狄康,宛若神丹。轶事纷呈,佳话频传。刘伶荷锸,乃酒中之圣;太白举杯,亦酒中之仙。嘻其玉山将崩,羡彼金谷数三。壶中辄无日月,杯里自有洞天。芳酎醇醪,酒之嘉誉;钓诗扫愁,酒之雅冠。五柳荫下,陶公饮时,心已沉醉;杏花村里,牧童指处,孰不垂涎?遏云之竹笛横吹,其人如玉;邀月之壶觞频送,有酒如泉。

至若老香泉之名,出黄广润之巧技,仰杜牧之之诗卷。五谷为骨,百炼乃成香曲;一泉为脉,九转方得琼浆。千年因袭,黄翁之古技法;数代不易,贵池之老糟坊。匠心每独运,工艺频改良。绵柔与浓烈兼美,酒韵与诗魂互彰。观其器兮,青筠作樽;察其色兮,玉露透盎;嗅其香兮,馥郁清扬;品其味兮,甘柔绵长;挹其韵兮,灵台沁爽。贪天下之至味,惜涓滴之尽尝。其地也,为九华祥光所覆照;其酒也,若江南杏蕊之飘香!

乃有老香泉在手,呼朋引伴,开坛宴醪。士女杂坐,娱酒欢好。畅舒于左,乃情谊之绵绵;轰饮于右,维醽醁之滔滔。或豪雄而拇战,或缱绻而絮调;或高吟以成句,或翩跹以起蹈。其春色撩人之无边,其酒香沁怀之如膏。已蜚声于迩迩,更驰誉于迢迢。斯乃循古开新,当之日就月将;弘典复兴,期之天荒地老也!(赋依中华通韵)

作者简介
呂先斌,字子彧,號河濱散人。安徽桐城人,定居於池州。雅愛古文辭。吟詩作賦北窗裏,萬言不値一杯水,晏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