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巷深深笑语长,桃花一树送清香。
儿童一二飞蝴蝶,时把梦儿花里藏。
kimi分析:
这首《童趣》取“古巷”“桃花”“儿童”“蝴蝶”四个意象,以白描手法勾出一幅春日巷陌小景。四句二十八字,无一字抒情议论,却处处流出天真烂漫之趣,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逐句细读
1. 古巷深深笑语长
“古巷”先布静景:苔痕斑驳、岁月悠长;“深深”叠字,写出巷子曲折、幽静;“笑语长”一转,以动破静,将童声的笑浪从巷子深处一路推送到读者耳边。一静一动之间,古旧的巷道顿时被童心点亮。
2. 桃花一树送清香
镜头由“巷”推至“花”。桃花只写“一树”,却用“送”字把花香写得主动殷勤,似与儿童相逗。清香无形,却借“送”字与“笑语”相接,声味交融,春色满巷。
3. 儿童一二飞蝴蝶
第三句方正面写人。“儿童一二”,淡淡一笔,却见成群结队之势;“飞蝴蝶”把儿童追逐嬉戏的体态写得如在眼前,且将儿童与蝴蝶化为同一意象——都轻、都小、都带有春天的飘忽感。
4. 时把梦儿花里藏
结句最妙。“时把”写动作之频仍;“梦儿”一词,把看不见的天真愿望实体化,仿佛真有一枚小梦可被捧取;“花里藏”又使桃花变成巨大的秘密宝盒。儿童把梦藏进花里,花又把梦散进风里,梦、花、童三者互藏互现,童趣于是溢出画面。
艺术特色
1. 以动写静:古巷本身极静,借“笑语”“飞蝴蝶”而生意趣。
2. 以味衬色:不正面写花色之艳,只写“清香”,色感反在嗅觉里透出。
3. 以小见大:“儿童一二”不写其貌,只写其飞,其藏梦,而全体童真已活脱纸上。
4. 结句空灵:把“梦”实体化,造成童话般的错觉,使诗境在结尾处轻轻飞起,留下袅袅余味。
总评全诗无一字说教,却句句含情;看似随意取景,实则步步经营。诗人以成人的眼睛捕捉儿童的瞬间,却用儿童的心眼去呈现世界,遂令古巷、桃花、童声、蝶影都蒙上一层温柔的光晕,真正写出了“童趣”二字的天真与轻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