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伦写竹巡九天登月展再陪吴刚共神仙
作者:曹干云
竹写大爱遍人间
怀虚干硬向苍天
月上吴钢同问醉
往事历目叹云烟
九天过客路百千
薪火布道世留渊
静待学子波浪巨
瑶池岸畔聚神仙
2025.8.22于鹏城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谢兄赠墨竹图》
(赖兴荣)
承兄馈遗序伦情
劲节虚心见真人
梢骨孤傲板桥月
枝叶纵横东坡影
素淡自抱月明志
绿浓常持岁寒心
伊人尘远清风在
思君无期泪沾巾
2025.8.22,于瑶城

在2025年仲秋的夜色中,两首以竹喻怀的七言诗作隔空唱和,曹干云先生的《序伦写竹巡九天登月展再陪吴刚共神仙》与赖兴荣院长的《谢兄赠墨竹图》,恰似月宫桂影与人间修竹的遥相呼应,将中国传统文人"以物比德"的审美意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曹诗开篇即以"竹写大爱遍人间"的磅礴笔触,将墨竹艺术升华为普世情感的载体。诗中"怀虚干硬向苍天"的竹姿,既是画家笔下风骨的写照,更暗合航天时代"巡九天登月"的壮怀。作者巧妙化用吴刚伐桂的典故,在"共神仙"的浪漫想象里,完成从艺术创作到科技探索的精神穿越。尾联"瑶池岸畔聚神仙"的期许,恰与当下中国空间站"天宫"的航天成就形成古今对话。
赖诗则以"劲节虚心见真人"的品评,精准捕捉到曹氏墨竹"外直中通"的特质。诗中"板桥月"与"东坡影"的并置,既是对传统竹文化的致敬,又暗含对赠画者艺术造诣的激赏。"素淡自抱月明志"一联,将墨竹的审美特征与人格理想完美融合,尾句"思君无期泪沾巾"的抒情,更使这份艺术知音之情跃然纸上。
两首诗作皆创作于2025年8月22日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时空节点。曹诗题于改革开放前沿鹏城,赖诗作于瑶城,二者通过微信等现代媒介的即时传播,构成数字时代的文人雅集。这种既承古意又具新风的唱和方式,恰如诗中描绘的墨竹——根系传统土壤,枝叶却舒展在元宇宙的星空下。
当我们在这个秋夜展读这两首诗作,不仅能感受到"未出土时先有节"的竹魂,更能体悟到当代中国文人"枝枝叶叶总关情"的人文关怀。这种穿越千年的精神共鸣,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最好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