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98》「飘舞的剑」(8541辑)

晨间寄语
前段时间,在某个群里与战友们讨论过农村土地使用情况,虽然不尽通透,但至少表明,大多数人都在关注农村政策。因为,所有人,无论现在的状况怎么样,无论从哪一代人起,应该有过来自农村的起源,当兵人的农村溯源更多。
我刚下放到知青地时,一位1968年当兵的老哥已经退伍回来,我们一起在生产队务农。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我叫他龙二哥,他大哥是生产队长,我们一直保持很好的乡亲关系。我从那里当兵走出来,距今50年过去,他今年86岁。作为故地的乡亲寨邻,又同是当过兵的人,我们仍有不少话题。我和他招手,他走近仔细看我,然后伸出满是厚茧的双手与我紧握,说道:“哎呀,老眼昏花,耳朵又不好,看不清听不见,不知道的,人家以为是傲慢,还有点得罪人。来了好,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我那干儿子就是他大嫂从中牵的线,寨子里大多是亲戚,我们也成了干亲戚。
这位龙二哥参加过抗美援越,我曾在以前的篇章里提到过。他现在每月能拿到860元的补贴,现在有认证本人一说,我问他是否亲自去领,他笑着回答:“打在卡上,有这点钱够喽,也给娃娃些减轻负担”。
微信上人们互劝鼓励:“知足常乐”!我感觉到,龙二哥在笑着回答我的过程中,满是皱纹的脸灿烂。用他的话讲,“现在国家真好,860块不算多,但是我一个乡头老者,不晓得哪天死,又不敢出远门,用不完还可以给孙孙些买点小吃和学习用品嘞。”那种知足感很真、也很纯朴。
我们部队是71年组建的,71年老兵是代表、是这支部队的兵王。但是,组建这支部队时,从许多友邻部队调来不少老兵骨干、技术力量。我们汽车营的老兵多,分别从成都军区几个汽车团调来,我的老连长是62年入伍。最老的兵是营部电工班长,58年的兵,个子不高,后来改了志愿兵,当然,电工技术也没的说。
说这档子事,我的印象,兵越老,越有满足感。前提是,只要比以前好。不是他们没有追求,而是已经回到现实。现实无情,但现实又能说明很多问题…,居安思危也。不是吗?
我走的时候,我去与龙二哥道别,他把我送到车边,我们都说再见!我相信我会常来,我想,他肯定相信再见!
好国家、好社会、好政策、好未来…?!
新的一天,早安!
2025.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