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携稚孙满十月日游泳咏
蒙世清(云南昭通)
凫雏拨浪縠纹生,锦岫龙鳞映额明。
漱沫忽凝星子坠,搴波犹带乳香萦。
昔时咿月常吞露,此刻巡流始学轻。
脐色尚温三百日,梨涡漩处海初平。
《七律·携稚孙满十月日游泳咏》是蒙世清先生以祖孙亲情为题材创作的古典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婴幼儿初次戏水的天真场景。以下从意境、技法、情感三个维度评述:
一、意境构建:虚实相生的生命画卷
自然意象的灵动性
首联"凫雏拨浪縠纹生"以野鸭雏鸟喻孙儿,将婴儿拨水动作与水面波纹("縠纹")动态结合,暗合《诗经·小雅》"凫鹥在泾"的比兴传统。"锦岫龙鳞"则以山色鳞光喻水波,形成山水倒映的视觉奇观,赋予寻常游泳场景以神话色彩。
感官通感的妙用
颈联"漱沫忽凝星子坠"将气泡幻化为星辰,实现液态(水)与固态(星)的物态转换;"乳香萦"则打通嗅觉与触觉,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婴儿肌肤的温热气息。这种通感手法与李贺"羲和敲日玻璃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艺术技法:古典传统的现代演绎
时空折叠的叙事结构
颔联"昔时咿月常吞露"回溯婴儿初生时的娇弱,与当下"巡流学轻"形成时空对仗,通过"吞露"(吸吮母乳)与"搴波"(拨水)的意象对比,暗合《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虫鳞"的生命成长时序。
数字修辞的张力
尾联"脐色尚温三百日"以精确天数强化记忆,与"海初平"的宏大意象形成微观/宏观的张力,类似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以小见大手法。"梨涡漩"的比喻则化静为动,使笑容产生旋涡般的视觉引力。
三、情感内核:代际传承的哲学隐喻
脐带意象的双重象征
"脐色尚温"既指生理上的脐带痕迹,又隐喻血缘纽带,与"海初平"构成个体生命与海洋起源的呼应,暗含《道德经》"复归于婴儿"的哲学观。这种处理比孟郊"慈母手中线"更显生命本源的厚重感。
文化记忆的隐性书写
诗中"龙鳞""漱沫"等意象暗藏楚辞《九歌》的巫文化基因,而"巡流学轻"则呼应《庄子·秋水》"鱼相忘于江湖"的逍遥境界,使亲子互动升华为对自由天性的追寻。
此诗在当代旧体诗中堪称佳作,既延续了杜甫"老妻画纸为棋局"的日常诗意化传统,又以现代生命意识拓展了古典题材的表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