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翱翔
《皈塘古村的烽火印记》作者是吴勇华。原载2025年6月1日的《韶关日报》。捧读这篇文字,仿佛跟着作者的笔触踏上了皈塘古村的红石板路。青砖灰瓦的徽派建筑里,八百年的岁月沉淀与那段染血的红色记忆交织,让每一处细节都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文中的场景描写极具画面感:窄长的巷子、斑驳的墙面、窗棂上模糊的雕纹,还有门簪上的太极图案,这些古村的肌理本是岁月静好的注脚,却因1925年农会的旗帜、1928年“坪石大捷”的枪炮声,被刻上了更深刻的印记。尤其是皈塘中心村李氏宗祠悬挂熠熠生辉的“英烈传家”横匾和炮楼,以及李氏宗祠前的晒谷坪,朱德、陈毅在此召开祝捷大会的场景,与后来国民党反动派“血洗”皈塘的惨烈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在历史的跌宕中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与先烈们的牺牲之重。
最动人的,是今昔的呼应。修复的古墙上焦黑的残痕、村前方静立的纪念碑、村史馆里的文物与英名录,还有年轻党员在祠堂前的誓言、老人向孙辈讲述的往事,都在诉说:皈塘的红色血脉从未中断。当夕阳为马头墙镀上金边,稻浪在田埂间起伏,那些浸透热血的理想,真的化作了山河间的生机——这或许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文字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却让每一段历史都触手可及;没有过多的抒情,却让“红忆永存”的力量直抵人心。合上报刋,仿佛仍能听见山风里回荡的呐喊,看见古村在烽火与新生中,始终挺直的脊梁。
注:《皈塘古村的烽火印记》作者系乐昌市坪石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吴勇华,亦是坪石镇驻皈塘村工作组组长。据皈塘村副主任李英飞说:“吴主任工作务实、勤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笔者前两年也曾想到大公冲、京口搞农场之事和大公冲村小组组长找过吴主任,他热心工作的表现确实令我们感动(告诉我们哪些手续要到农办去办理,并带我们去镇农办办公室。)难得的还有在百忙工作中抽空撰文宣传老区,精神可嘉!
作者简介:李翱翔(笔名:江帆),酷爱文学。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作家协会理事。有近千篇散文、游记、报告文学、政研论文散见于市、省、国家级刊物,参加各地文学创作曾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