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恩师刘万友
文/郁三阳
捏指算来,恩师刘万友离开我已经五年了,每每回想起与他一起学习工作交往的日子,就唤起我无尽的感恩和思念……
1970年6月,我投奔亲戚,到北郊区刘安庄大队插队落户。当时北郊区有两个贫困村,一个是北仓公社王秦庄,另一个就是我插队的小淀公社刘安庄。为了改变我村的落后面貌,市委派遣普及大寨县工作队进驻我村开展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进村后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一天《天津日报》农村部记者胡冰来到我们村采访,宣传报道我村学大寨的先进事迹,政工组把接待陪同记者采访的任务交给了我。
通过与大队和生产队领导座谈,我们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胡冰和我研究写作题纲后,把撰写初稿的任务交给了我。我花了一天时间把写的初稿反复修改后交给了胡冰。胡冰看了我的文章后眼睛一亮说:"字写得好,稿子写得也不错嘛"。他问我什么学历,以前跟谁学过写作。我说高中毕业,写文章曾经邻居宫白羽先生指点。胡冰一听说宫白羽,马上说:"那可是天津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我给你写封推荐信,推荐你去找北郊区广播站记者刘万友,哪天你带着写好的新闻稿去找他一趟,他会尽力帮助你的"。
一天我带着胡冰的介绍信,来到地处果园北道的北郊区广播站,刘万友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看了我写的报道,刘万友说:"写得不错,这两篇稿子我再改一改后即可播出,回去后你就留意听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吧"。过了两天,村里的大喇叭里果然播出了我写的我们村学大寨的事迹报道,村里的干部社员听了高兴极了。从此我一有时间就在村里采访写报道,结果大都被区广播站采用了。经刘老师修改的广播稿,水平提高了很多,我庆幸下乡后遇到了第一个好伯乐。
一天我接到了刘万友老师的电话,让我转天到区广播站参加通讯员学习班。我来到区广播站后,见到了另外一个通讯员,他叫陈俊祥,是芦新河大队的回乡知青。我俩认真听刘老师讲课,学习新闻写作的五个W,刘老师的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我俩受益匪浅。后来我才知道刘老师是蓟州上仓人,是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后分配到北郊区广播站工作。
专业知识学习结束以后,刘老师带我俩深入基层进行采访,见到被采访人后,刘老师问得很细,我们则低着头在边上记,唯恐落了重要内容。采访回来后,我俩每人写一篇报道稿,刘老师当面为我们修改后在区广播站播出。有的重要稿件还让我们寄给《天津日报》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不久我的稿件就在《天津日报》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被采用了。当我拿着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报纸,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刊登在《天津日报》上时,激动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随着刘安庄大队落后面貌的改变,我们村在《天津日报》见报量越来越高。1973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小淀公社广播站工作。1975年刘万友在区里多方协调,又把我调到区广播站,和他一起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从此我俩密切合作,积极发展壮大通讯报道员队伍,使北郊区的新闻采用率连续在各区县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记得一次我俩商量,为了给通讯员办件好事,我们组织大家到北京市延庆县学习,顺便让大家参观游览一下十三陵。刘老师给延庆县广播站领导打了个电话,得到了对方的热烈欢迎。我们带领十几位广播通讯员来到延庆县,县广播站领导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他们县开展广播工作的先进经验,使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随后我俩带领广播通讯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十三陵,做到了业务学习和参观游览双受益。
由于工作的需要,刘万友被调到北辰区经济开发区担任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把开发区的各项工作搞得井井有条,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区领导知人善任,后又把他调到区工商联担任主委,重点搞好招商引资和为企业服务工作。一次我在区工商联遇到了曾任东堤头公社广播员徐德贵,她说:"刘主委调到区工商联后,总是说在前,干在前。例如他发现厕所卫生有问题,二话没说主动亲自动手清理,弄得分管此项工作的人员深感愧疚,从此厕所卫生焕然一新。他组织工商联的企业家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深入外地招商引资,工作干得很有成效"。
刘老师退休以后仍然是个闲不住的人,他退而不休,协助做好《天津日报》发行工作。他每天一早组织投递员分报纸,快速投递,风雨无阻,保证将当天报纸按时投放到每个订户家里。发行站的外地员工比较多,后来报纸发行量出现严重萎缩,有的人想要自主创业,他给找项目,做规划,投入资金,使他们能在津长期工作生活下去。
刘万友在教育子女上非常严格,从子女上学开始就教育有方,孩子们学习考试成绩优秀,他就给予重奖,孩子们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参加工作后,他鼓励孩子积极上进,争创一流,两个儿子都成为区政府中层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成绩。
2001年,听说北辰区汉沟附近新建了一座天福陵园,我想给父母买一块墓地,就找到了刘万友。他说:"这是一件大事,放心,我一定给办好"。一天,墓地老板陈郁开着一辆浅蓝色夏利应邀来和我们见面,给我选了墓地酉区幽静傍水的地方,使二老安然下葬,了却了我们的一桩心愿。
2008年我在河北区政协退休后,由于想念北辰区的老朋友和老同事,我毅然搬到北辰区绿岛家园居住。这里离刘老师家不远,早晨我在双发游泳馆晨练后,隔个十天半月就到刘老师家坐坐,和他说说话。嫂子时常给我俩炒上两个拿手菜,或打电话让饭店炒好菜送到家里,让我们整上两盅,使我俩共同度过了那几年无比欢乐的美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