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光
新窑开炉那天,朝阳正好照在窑顶的槐木梁上。
爱国摸着梁上刻的字——"癸酉年重光",手心微微发汗。小槐踮脚也要摸,秀芬一把抱起孩子:"别耽误爸正事。"
厂长点燃第一把火,火焰在改良风道里呼啸旋转,竟泛出青金色。众人屏息中,爱国掏出那个烧焦边的笔记本,撕下最后一页投进火口。
"这是做啥?"小杨惊呼。
"旧账烧了,"爱国望着腾起的纸灰,"烧新砖。"
第一窑砖出炉时,全镇人都来了。砖体呈深青色,敲击有金属声,断面密实无孔。技术员检测后惊呼:"吸水率仅3%!超过国标!"
掌声如雷。爱国却被井台边的景象吸引——那些耐火棘已开花,紫红色小花簇成火炬形状,与焦黑的槐树桩相映成趣。
庆功宴上,县长亲自敬酒:"牛师傅,你这砖该有个名号。"
爱国还没答话,小槐突然喊:"槐火砖!"
满堂喝彩。只有秀芬看见,丈夫背过身去抹了把眼角。
夜里一家三口坐在井边。月光照得新砖场亮堂堂的,槐木梁在窑顶泛着温润的光。小槐忽然问:"爸,那句话还在烧吗?"
爱国愣了片刻才明白,孩子问的是二十年前那句"眼皮子浅"。
"早烧成灰了。"他指指砖窑,"现在灰都烧进砖里了。"
孩子似懂非懂地摸井圈上的焦痕,忽然惊呼:"有字!"
爱国凑近看,是火烧后显出的刻痕——"牛氏槐井,泽被千秋"。原来老祖宗早就料到。
秋深时,砖厂接到特殊订单:为镇中学盖图书馆。爱国亲自押车送砖,看见校门口刻着"槐火楼"三字。
校长笑道:"用你们砖盖楼,还得用你们故事教学生——那句话怎么来的?怎么变的?怎么成的?"
爱国怔在秋风里。忽然明白,那句话从未消失,只是从舌尖的刺,变成了心中的尺。
回家路上经过老槐树林旧址。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准备建文化广场。最大那个树桩被保留下来,年轮中心嵌着块铜牌:"话语沉淀处"。
王三叔的侄子跑过来:"爱国哥,广场中心要栽棵新槐,你选苗?"
苗圃里,爱国挑了棵最特别的——主干有火烧痕,侧枝却蓬勃向上。小槐挂上自制木牌:"牛小槐的树"。
移栽那天全镇人都来了。树根裹着井泥,稳稳落入树坑。填土时爱国突然说:"都来添把土。"
于是每个人——厂长、小杨、赵梅视频连线、甚至当年传话的那些人——都捧了把土。土里混着旧槐林的灰烬,新砖厂的碎屑,还有各自带来的种子。
最后一把土是小槐添的。孩子认真拍实树根,忽然仰头问:"爸,话能种吗?"
全场静默中,爱国抱起孩子:"能。好话开好花,坏话长教训。"
雪来的时候,新槐树扎了根。文化广场立起石碑,刻着所有与那句话有关的故事。结尾处是爱国的话:"话如砖,看你怎么烧;路如槐,看你怎么长。"
除夕夜,一家三口坐在炕头包饺子。电视里播着牛家庄的纪录片,镜头扫过砖厂、槐林、古井。最后定格在那棵新槐树上——冰雪裹枝,依然挺直。
小槐忽然放下擀面杖,一字一句说:"我长大了,要烧更好的砖,种更好的树。"
爱国和秀芬相视而笑。窗外,新窑的火光映亮雪花,仿佛永不会熄灭的光。
那些年说过的话、传偏的话、伤人的话、暖心的话,最终都烧成了砖,砌成了路,长成了树,沉淀成井水般的清明。
而生活,终究会让每句话找到自己的归宿,让每个人活出自己的底气。
(全文终。十二年风雨,一句话千帆过,唯时光沉淀真意,生活终成巨著。)
——
后记
槐花又开的时候,我带着儿子回到牛家庄。广场上那棵新槐已亭亭如盖,树荫里坐着纳凉的老人。有个孩子飞奔过来,胸前红领巾一跳一跳:"爷爷!我要听那句话的故事!"
老人笑着抱起孩子,树影在他们身上摇晃。我忽然认出那是小杨的儿子——当年在病房里奄奄一息的孩子,如今壮实得像小牛犊。
"什么话呀?" "就是那句‘眼皮子浅’呀!"
老人清清嗓子,却讲起了新故事:"话说有棵槐树被墙压过,树皮破了,树根伤了。人人都说活不成,可它偏从伤处长出新枝,一年比一年高..."
儿子悄悄拉我衣角:"爸,这不是..." 我点点头。故事早已不是原来的故事,却比原来更真。
夕阳西下时,我们去井边打水。井台新嵌了圈青砖,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所有与这句话有关的人都在上面。指腹抚过那些刻痕,仿佛触摸到岁月的纹理。
秀芬如今在文化站当讲解员,正给游客展示那个烧焦的笔记本。玻璃柜里还摆着槐树皮做的"嘴",标签写着:"话语的形状"。
"其实哪有什么一句话顶半生。"夜里她给我添茶时突然说,"不过是半生活活了一句话。"
茶烟袅袅中,我看见窗外新窑的火光彻夜不熄。那些火苗跃动着,像永远说不完的话,永远烧不尽的砖,永远开不败的槐花。
儿子在梦里咕哝:"我的树...会长更高..."
是啊,树会长高,话会流传,而生活终将以它的方式,让一切各得其所。
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个在话语中迷途,又在生活中找到归处的人。
—— 乙辰年槐花落尽时 于牛家庄古井旁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