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大牛车
作者:赵庆熙
那是我到农场的第三个冬天。冬天的夜晚来得早,不到六点天就黑了,阵阵西北风刮来,室外滴水成冰,走室内的温度也都在零度以下。
晚饭后,没有其它活动,我在宿舍看书,我们住的集体宿舍,没有取暖设备,因为太冷,我就爬上床坐在被窝里看书。大概在七点左右,我那时没有手表,有人敲门,我说门没有插上,推开进来。抬头见到进来的人我很惊讶,忙问道:“连长,这么晚有事?”
连长随手关上门,笑着问:“怎么,准备休息啦?”
我连忙回答还没有,天冷我坐床上看会书。随后又急忙问:“连长你找我是不是有事?”因为我知道连长家不住连队,住分场部边上,离连队还有好几公里路,一般晚上他都回家住的,这么晚了,天气又这么冷,没有要紧的事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嗯,是有点事”。过一会连长又很为难地说:“连队徐医生的爱人在农场医院做计划生育结扎手术,晚上打电话来说让连队派车去接回来。本来安排明天白天去接的,可是现在全场都在搞计划生育,做结扎手术的人多,病床不够,现在已经办好出院手续了”。那时连队没有安装电话,估计电话打到分场部,连长下班回家才接到的通知。
看到连长为难的样子,我明白了他的意思,现在是下班时间,而且又是冬天夜晚滴水成冰,谁也不想受这份罪。
“那我去接吧”,我忙说。
“你就辛苦一趟吧,你和牛舍的老崔师傅讲一下,用小牯牛,它跑得快一些,你也多穿点衣服,”连长很细心地叮嘱。
“好的”。我马上穿好衣服,告别连长来到牛舍,和崔师傅打了个招呼后,牵来小牯牛,套上大牛车,将点亮的“马灯”挂在牛车的前辕上出发了。
那时连队没有汽车,拖拉机也是分场机耕连统一管理的,连队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大牛车,平时到场部卖粮卖棉花都靠它。这些事我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所以,赶大牛车我是轻车熟路。连队到场部医院十几公里,医院在北边,今晚又是西北风,风力虽然不大,可它迎面就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那滋味的确不好受。
接到徐医生和林大姐,徐医生的爱人姓林,为人很谦和,平时我们都称她叫林大姐,徐医生要换我赶牛车,我说不用,并叮嘱他们俩坐稳,把被子围在身上别冻着,我们就出发了。
回连队是向南顺风,加之有人说话,感觉车子快了很多,半夜前后我们就赶到了连队。徐医生一定要留我在他家做点夜宵吃,我谢绝了。可回到宿舍不一会儿,徐医生的妹子就送来了一个饭盒,打开一看,是一盒热气腾腾的泡馓子,拨开一看,下面还埋着两只荷包蛋。……
2023年9月12日写于江苏连云港
作者简介
赵庆熙:本科学历,做过代课老师, 农场农工、盐场工人、搞过行政管理,公务员退休。 喜欢文学,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其中获奖文章十余篇,一九九0年与朋友合著《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论》,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作者任副主编,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0二五年六月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专著《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