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林
小槐三岁那年,牛家庄通了公路。
推土机轰隆隆开过来时,全村人都去看热闹。王三叔拄着拐杖直跺脚:"可惜了东头的槐树林!"
爱国抱着孩子站在坡上,看见推土机铲倒第一棵老槐树。树根裸露的瞬间,白花花的蚁群四散奔逃,像被惊扰的旧时光。
"树疼。"小槐突然搂紧他脖子。
当晚爱国做了梦。梦见自己变成蚂蚁,在槐树皮的褶皱里爬行。每道裂缝都是句话,爬着爬着就迷了路。
天亮时发现小槐发烧了,小脸通红说胡话:"树哭...树哭..."
秀芬急得抹泪:"准是吓着了!昨天就不该去看!"
爱国冒雨去请医生。路过被砍的槐树林时,看见树桩断面上年轮密如蛛网。最老那棵,数到中心整整八十年。
医生说是受凉,扎针吃药就好。孩子却哭闹不止,直到爱国从院里槐树摘片叶子放他手心,才攥着睡去。
王三叔来看孩子,叹气说:"老树有灵呢。那年鬼子来,咱庄人都躲槐树林里逃过一劫..."
公路修得快,月底就通車了。第一辆班车开进村时,小槐病好了,拉着爱国要坐车。
车窗外的槐树桩飞快后退。孩子突然喊:"树跑啦!"
满车人都笑。爱国却心里一动——那些树桩像大地睁着的眼,看着车轮滚滚向前。
变化确实来了。砖厂接了大订单,要盖镇上的中学。厂长愁眉苦脸:"缺三十万砖,得扩建窑洞。"
扩建要占槐树林旧址。动工前夜,爱国独自去打转。月光照得树桩白森森的,他摸着断面最老那圈年轮——正是自己出生那年。
突然踢到个东西,捡起看是块树皮,天然长成嘴巴形状。鬼使神差地,他揣进口袋。
第二天开挖土机的是个愣头青,一铲下去碰着硬物。爱国跳下坑查看,竟是口古井,井圈砌着槐木板,保存完好。
"不能填!"王三叔气喘吁吁赶来,"这是老辈人的甜水井!"
厂长犯难:"工期耽误不起。"
爱国摸着井圈槐木,忽然说:"井留着,我改图纸。"
他熬通宵重画施工图,窑洞避开水井,还设计成六角形:"将来能当景点。"
竣工那天井水重新涌出,甘甜清冽。小杨打水时突然惊呼:"井底有东西!"
捞上来是陶罐,里头塞着油布包。展开竟是民国地契,业主姓牛——爱国太爷爷的名字。
"怪不得井圈用槐木,"王三叔恍然大悟,"槐字拆开是木鬼,老祖宗镇井呢!"
地契被博物馆收走,奖了五百元。爱国全买成槐树苗,带着工友栽满砖厂周边。
小槐帮忙扶树苗,奶声奶气问:"爸,树要多久长大?"
"等你认全所有字。"
孩子立刻跑向识字本。秀芬笑着递水壶:"随你,认死理。"
秋雨来时,新栽的树苗冒了芽。爱国抱着孩子看井水倒影,忽然说:"我要学认字。"
秀芬愣住。当年扫盲班他逃课最凶。
"不能比儿子认得少。"爱国表情认真。
夜校开在小学教室,老师正是小杨。爱国坐在最后排,大手攥铅笔,一笔一画写"槐"字。木字旁总写歪,小槐爬过来扶住他的手:"爸,这样——"
窗外新月如钩,照着父子俩交叠的手。新栽的槐树林在风里沙沙响,像翻书页。
结业考试那天,爱国写了句话:"槐树根连根,话语心连心。"
秀芬裱起来挂墙上,就在那棵槐树正对面。
现在爱国常抱着孩子读井圈刻的字:"道光三年牛氏掘井于此"。小槐手指点着念,童声琅琅。
有回镇上干部来参观,听说地契故事,特意问爱国:"要是没发现井,你现在在干啥?"
爱国望望院里的槐树。经过公路修建、砖厂扩建、孩子生病,它又高了一截,树冠如云。
"还在搬砖。"他答,"但心里没现在亮堂。"
风过处,槐叶纷飞如蝶,有几片落进井里,打着旋儿不肯沉。就像那些曾经漂浮的话语,终于找到沉静的归宿。
夜深时,爱国把那块树皮做的"嘴"埋进井边土里。秀芬问:"埋的啥?"
"一句顶半生的话。"他微笑,"让它化成泥,养树。"
小槐突然从梦里咕哝:"树笑啦..."
月光照见新槐林,千枝万叶都在轻轻摇晃,像在应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