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枝
小槐开口说的第二个词是"树"。
秋深时节,孩子摇摇晃晃站在槐树下,仰着奶膘未消的小脸,手指头戳着树皮喊:"树!树!"
爱国正修补院墙,水泥抹子停在空中。那棵槐树已高过屋檐,枝杈间挂着去年留下的干荚,风一吹哗啦响。
"可不是树么。"秀芬在晾小衣裳,"比你爹还会认东西。"
小槐确实灵醒。一岁半的孩子,看见砖厂拉货的拖拉机知道躲,闻到厨房烙饼香会搬小板凳。最爱的是那棵槐树,每天都要摸着树皮说会话,呜呜呀呀没人懂。
王三叔常来看孩子,带些稀罕吃食。"这孩子,"他捻着山羊胡,"眼神透亮,不像咱庄户人娃。"
爱国心里咯噔一下。晚上搂着秀芬说:"咱小槐以后要读书。"
秀芬困得迷糊:"读,都读,你也读。"
这话戳了爱国心窝子。第二天就去镇上书店,买回带图的识字本。小槐坐在槐树下,小手点着图画:"砖!车!爸!"
砖厂果然要技改,厂长找爱国:"去省城学半个月,回来带徒弟。"
爱国犹豫。秀芬拍板:"去!我带得了孩子。"
临走那夜,月亮又圆又亮。爱国抱着小槐在院里转悠,孩子突然指着槐树顶:"花!"
深秋哪来的槐花?爱国抬头看,愣了——最高枝杈上真开着几串,白得晃眼。
"这树成精了。"秀芬递过行李包,"赶着给你送行呢。"
省城培训住在六人间。同屋都是年轻人,听说爱国来自牛家庄,好奇问:"就是那个一句话传十年的地方?"
爱国铺床的手停住:"现在传二十年了。"
夜里睡不着,听见下铺聊天:"那牛爱国真因为一句话耽误一辈子?"
"谁知道呢,农村人就爱传闲话..."
爱国静静听着,忽然开口:"那句话让我娶着好媳妇,生出好孩子。"
宿舍霎时安静。晨光微熹时,那个最吵的小伙子递来烟:"哥,对不住。"
培训最后一天操作考核,爱国拧的螺丝全厂最快最稳。老师傅问:"练了多少年?"
"二十年。"爱国答,"从说错话那天起。"
回来时牛家庄正下雨。爱国远远看见自家烟囱冒烟,快走几步又停住——院墙修齐整了,还刷了白灰。秀芬举着油伞出来,后头跟着蹒跚的小槐。
"爸!"孩子扑过来,举着个东西,"树!"
是槐树荚,剥开了里面籽粒饱满。秀芬笑:"天天守着树等你。"
夜里爱国发现枕头下压着识字本,每页都画了红圈。秀芬说:"小槐认全了,非要等你回来看。"
雨停时月亮出来,照见槐树新发的侧枝——不知何时又窜高一截,枝头挑着月牙儿。
小槐突然坐起来,迷糊着眼指窗外:"爸!树!长!"
爱国抱紧孩子,想起省城老师傅的话:"你这手艺,该带徒弟了。"
晨光初现时,王三叔急匆匆敲门:"爱国!快看树上!"
但见最高枝杈间,去年被压弯的侧枝昂然向上,枝头绽出簇新绿芽,嫩得能掐出水。
"枯木逢春..."老头喃喃,"这树跟你一样,越磨越精神。"
上班时厂长宣布成立技术班,爱国当组长。小杨第一个报名:"牛师傅,我跟你学!"
操作间歇,小杨突然说:"我表姐来信了,在广州挺好,问小槐好。"
爱国点头,扳手拧紧最后一个螺丝。机器轰隆启动时,他听见心里有什么东西也咔嗒合拢。
下班特意绕去供销社,买回一包水果糖。小槐剥开糖纸,先往槐树根埋一颗:"树甜!"
秀芬笑得直抹眼:"傻孩子,树不吃糖。"
爱国却蹲下身,帮着埋第二颗:"它知道心意。"
夜风起,槐叶沙沙响,像在应答。爱国抱起孩子,看月光把父子俩的影子投在树干上,与树影交融不分。
那些年传过的话、伤过的人、绕过的弯,如今都沉淀成树根下的养分,悄悄滋养着新枝。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