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茧
小杨的孩子住了七天院。爱国去看过三回,每回都揣几个煮鸡蛋。最后一回在病房门口,听见小杨在里头哼歌,调子是老的《月光光》。
孩子睡着了,小杨抬头看见爱国,眼圈又红了:"牛师傅,钱我一定还......"
爱国摆摆手,目光落在孩子脸上。小家伙睡得正香,睫毛长长的,像歇息的蝴蝶。
"像他舅。"小杨轻声说,"我表姐家的老大。"
爱国心里又是一咯噔。这网兜兜转转,总能扯出旧线头。
从医院出来,遇见王三叔拎着鸟笼遛弯。画眉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叫得欢实。
"听说你帮了赵家亲戚?"王三叔眯着眼,"爱国啊,你这人就是心软。"
爱国没接话,看着笼里的鸟。那鸟突然不叫了,歪着头看他。
晚上砖厂加班,运来的新砖有些潮,爱国带着人一遍遍翻晒。小杨来送夜宵,自己烙的葱油饼,用笼布包得严实。
"牛师傅,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她绞着手指,"我表姐......后来常提起您。"
爱国正咬饼,差点噎着。
"她说那年要是嫁了您,或许不会这样。"小杨声音越来越低,"她说您实在人,说话直,但不骗人。"
饼在嘴里没了滋味。爱国想起赵家闺女跳河那天的太阳,白花花晃眼。
下班时已是星斗满天。爱国拖着步子往回走,远远看见自家窗口亮着灯。秀芬肯定又在纳鞋底,灯绳晃啊晃,影子墙上一摇一摇。
果然。推门进去,秀芬抬头:"饼吃了?小杨下午来找过我,说谢谢你。"
爱国脱鞋没说话。水泥地凉丝丝贴着脚底。
"她还说......"秀芬顿了顿,"赵家闺女想见见你。"
针尖刺进指头,血珠冒出来。秀芬把手指含嘴里,声音含糊:"你去吧,我不拦着。"
爱国愣在那儿。窗外忽然起风,吹得槐树叶沙沙响。
第二天还是去了。约在镇上新开的茶馆,赵家闺女早早等着。十年光阴在她脸上刻下痕迹,但眼睛还是亮的。
"爱国哥。"她喊得生疏,"没想到还能见面。"
茶是茉莉花茶,浮沫聚了又散。她说起这些年的日子,丈夫喝酒,婆婆刁难,最后离了婚。孩子跟了男方,因为她养不起。
"那年要是......"她捏着茶杯,指节发白,"我知道你不是嫌彩礼,是气我家要太多。"
爱国看着茶汤里自己的倒影。原来她一直知道。
"后来想通了。"她突然笑起来,"嫁谁不是嫁?就是话传歪了,害你这些年......"
爱国摇头。现在说这些,像雨停了才撑伞。
分别时她塞过来一包东西:"自己晒的槐花茶,听说你爱喝。"
回家路上经过砖厂,看见秀芬在门口张望。见他回来,松口气:"见了?"
"见了。"
"还好?"
"还好。"
秀芬不再问,接过他手里的茶包闻了闻:"明儿泡一壶。"
夜里爱国睡不着,起身看那包槐花。干花在月光下泛白,像小小的茧。
他突然明白,每个人都在作茧,用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个选择。有的茧困住人,有的茧护住人。
就像秀芬,从不过问,却什么都明白。就像小杨,活在别人的话里,却依然善良。就像赵家闺女,被一句话改变一生,却终于看透。
天快亮时,爱国轻轻推醒秀芬:"咱要个孩子吧。"
秀芬迷迷糊糊"嗯"一声,往他怀里靠了靠。
晨光透过窗纸照进来,那包槐花茶在桌上静静躺着。有些茧,终会化成蝶。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