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泉
吉普车卷着石场的尘土开走了,留下工棚里几日不散的谈资,关于那个深藏不露的“哑巴”。牛爱国坐在颠簸的后座,窗外的景象飞掠,从荒山秃岭渐渐有了绿意,有了房舍。他僵直地坐着,沾满石粉的旧衣裳也没换,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捻着衣角,捻下一小撮灰白的粉末。马爷和吴师傅一路絮絮说着,说如何不死心,如何又找到地区局的技术员,如何层层上报,最终揪出那个安装马虎的学徒工,还了清白。他们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唏嘘,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水传来。
牛爱国听着,又像没听。那些词——“平反”、“设计”、“重用”——飘进耳朵,却落不到实处。他只觉得恍惚,像踩在棉花上,脚下没有砸石头时那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反而空落得心慌。石粉味还顽固地盘踞在鼻腔里,提醒着他刚刚逃离的是什么。
车没回县机械厂,直接开进了地区农机研究所的院子。白墙红瓦,安静得出奇,只有树上的知了在叫。几个穿着干净蓝布褂子的人迎出来,为首的正是当年那个戴眼镜的技术员,如今已是副所长。他紧紧握住牛爱国粗糙得像锉刀的手,用力晃了晃:“牛爱国同志,委屈你了!欢迎回来!”
“回来”。这两个字针一样刺了牛爱国一下。他缩回手,下意识地想藏起那双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手。
他被领进一间办公室。窗明几净,油漆味混合着墨水的味道。桌上放着新绘的图纸,曲线优美,标注清晰。有人给他泡了茶,茶叶在白瓷杯里舒展翻滚,染出清亮的黄色。他盯着那杯茶,不敢碰。
副所长铺开一张新项目草图,热情地讲解,问他的意见。图纸上的线条干净利落,数字精确。牛爱国张了张嘴,喉咙发紧。他发现那些曾经在脑子里活泛的念头,那些在油污废铁里摸索出的门道,此刻像被石粉糊住了,倒不出来。他徒劳地比划了几下,最终只是哑声说:“……好,挺好。”
他看到副所长眼中一闪而过的失望,虽然很快被礼貌掩盖。周围那些干净体面的技术员,目光偶尔扫过他布满老茧的手和不合身的旧衣,带着不易察觉的好奇与疏离。
这里没有冷水泼来,却有一层无形的、柔软的隔膜,比石场的寒风更让他无所适从。他们说的“技术”,和他理解的、在油污与失败中抠出来的“门道”,好像不是一回事。
傍晚,马爷和吴师傅安顿好他,留下些粮票和叮嘱,回去了。他们也有自家日子要奔。牛爱国躺在研究所宿舍干净的床铺上,枕着阳光晒过的皂角清香,却睁眼到天明。太静了,静得能听见血液在耳朵里流动的嗡鸣,反不如工棚里的鼾声磨牙声让他安心。
第二天,他被安排整理资料。对着密密麻麻的报表和文件,他手指僵硬,像个刚学字的蒙童。下午,有个年轻技术员的计算尺卡住了,嘟囔了一句。牛爱国下意识走过去,接过那精致的玩意儿,手指凭着记忆里的感觉摸索了几下,指甲抠开一个极细微的卡榫,一拨,好了。年轻技术员惊讶地道谢,他却像被烫到一样,立刻缩回手,退开。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研究所食堂的饭菜很好,他却常常吃着吃着就停下,想起石场那能硌掉牙的窝头。大家对他很客气,他却觉得自己像个误入别人家的流浪汉,手脚都没处放。
他开始在下班后,不由自主地晃到研究所后院的废料堆放处。那里堆着些报废的旧零件,生着锈,沾着油泥,散发出熟悉的气息。他蹲在那里,一蹲就是很久,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铁锈,心里那点空落,才仿佛被填上一丝半点。
副所长找他谈过两次话,鼓励他大胆工作,把实践经验用起来。他只是点头,嗯嗯啊啊。出来时,听见有人小声议论:“……可惜了,好像灵性磨没了……”“到底野路子,上不了正台面……”
他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冷水,汗水,泪水,他都咽过了。这几句闲话,像毛毛雨,激不起半点波澜。只是夜里,他蹲在废料堆旁的时间更长了。
有一天,后院送来一台老式水泵,说是附近公社送来求救的,研究所的人看了都摇头,说型号太老,零件早没了,修不了。等人走了,牛爱国鬼使神差地走过去,围着那锈迹斑斑的铁疙瘩转了几圈。
深夜,他偷拿了工具间的钥匙,借着月光,把水泵大卸八块。没有图纸,全凭手感。手指触摸着每一个磨损的齿轮,每一处锈死的接口,那些被研究所光鲜图纸压抑住的东西,一点点在他血液里苏醒。汗水从额角滑落,滴在锈铁上,和他砸石头时一样咸。
天快亮时,他用废料堆里淘换来的几个旧零件,勉强让那台老水泵又发出了嘶哑的、却实实在在的抽水声。
他累得几乎虚脱,靠着水泵坐下,一身油污。晨光微熹中,他看着那重新活过来的铁家伙,抬起手,用袖子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和油污。
嘴角,极其僵硬地,极其生疏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像一个干涸太久的泉眼,终于又渗出了一丝细小的、浑浊的,却属于自己的活水。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