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嫁衣咒】
霜降那日,临安城出了件奇事:凡是待嫁姑娘的嫁衣,袖口都会自动绣上鸳鸯——只是那鸳鸯眼珠会转,夜半还能听见帐中传出男女私语。更骇人的是,穿过此嫁衣的新娘,三朝回门时必眉心生黑痣,腹大如鼓却诊不出喜脉。
最惨的是苏绣世家的芷兰小姐。她的百子千孙被上,每个婴孩绣像入夜便爬出被面,蹲在枕边喊娘亲。某日她剪破嫁衣,裂缝里竟掉出缠着红线的稻草人!
济公在嫁妆铺前偷合卺酒喝,醉醺醺把酒泼上橱窗:"好鸳鸯!公的比和尚还秃!"琉璃窗突然显影,映出每件嫁衣内衬都缝着生辰八字——皆是已夭折女子的庚帖。
追踪至义庄,见守棺人正用尸油浸泡红线。那些暴毙新娘的棺椁都被剖开肚腹,取走未成形的胎儿炼"子母蛊"。守棺人供认:
红绸裹煞气 鸳鸯锁冤魂 但得至阴胎 富贵不求人
"原来如此!"济公将守棺人塞进空棺,"让你也当回新郎官!"棺内突然伸出百双小手,将他扯成碎片。
那些"怀孕"的新娘纷纷呕吐,吐出的竟是浸血棉花。济公拆开嫁衣夹层,里面塞满咒符:
嫁衣本是断肠物 针线缝尽薄命苦 若披血色鸳鸯锦 黄泉路上自做主
满城待嫁姑娘连夜焚毁嫁衣,火光中浮现无数女子笑颜——皆是解脱的枉死者。
【第十七章 长生米】
小雪时节,粮市惊现"白玉珠米"。粒粒晶莹如舍利子,煮粥后碗底现莲花纹。更奇的是,食此米者白发转黑,齿落重生,唯独畏怕佛寺钟声——闻钟必蜷缩如鼠。
最邪的是告老张太师。连食三七二十一日后,竟在寿宴上当众蜕皮,新生的皮肤嫩如婴孩,却长满鳞甲!家仆夜闻米缸有咀嚼声,掀盖见米粒在啃噬老鼠骸骨。
济公闯进太师府抢粥喝,吐进米缸:"好米!比和尚的舍利子还圆润!"缸中米粒突然暴长,变成蠕动的白蛆,每只蛆头都顶着张人脸。
顺蛆踪追至古墓,见方士正用尸解仙的遗骸培植"肉太岁"。将太岁切片混入新米,米粒便寄生人体窃取寿数。墓壁刻着:
偷天寿 借尸粮 一粒明珠换阳寿
"妙啊!"济公把方士埋进米堆,"让你也长生长长!"米粒瞬间吸干他精血,变成干瘪空壳。
食米者纷纷剧痛,从毛孔排出白色米形虫卵。济公拾卵摆卦:
米藏尸蛊假长生 偷来阳寿养邪灵 若贪容颜不老术 且看蛆虫啃骨形
翌日古墓塌陷,现出百具被吸干的新鲜尸首——皆是近期失踪的壮年男子。
【第十八章 皮影戏】
冬至夜,瓦舍皮影戏班场场爆满。那皮影不用人操纵,自能演尽悲欢离合。更奇的是,观戏者归家后,墙上都会映出自家皮影,演着未来吉凶——只是凶兆必应,吉事成空。
最骇人的是永昌镖局总镖头。他看的《三英战吕布》夜里成真,四个皮影竟活取了他全家性命!尸首脖颈皆缠着牛皮线,仿佛提线木偶。
济公抢了戏班锣鼓乱敲,震得皮影纷纷坠落:"好戏!比阎王爷的生死簿还准!"拾起皮影对着灯笼照,每张皮都显出血络——竟是活剥人皮硝制!
追踪至鞣皮作坊,见匠人用追魂草汁浸泡人皮。每张皮影后脑都钉着银针,针尾系着生辰八字。班主醉后吐真言:
牛皮通阴阳 人皮晓生死 但得至亲皮 演尽前世事
"有趣!"济公把班主绷在皮框上,"给你也拓个影!"突然所有皮影暴起,用牛皮线将他勒成碎片。
观戏者纷纷咳出牛皮碎屑,屑上写着各自死期。济公集屑焚之:
皮影演命本是谎 奈何痴人甘上当 若将戏言作箴训 锣鼓敲响葬仪仗
灰烬中升起缕缕青烟,化作被剥皮者躬身道谢——原是戏班用死者预演枉死场景,诱活人步其后尘。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