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血胭脂】
芒种前后,临安城的姐儿们都疯了。不是为恩客,是为朱雀桥头贩的“并蒂莲”胭脂。那胭脂盒盖掀开时,能听见女子轻笑,抹上腮畔三日不褪——更奇的是,恩客会变得痴迷温顺,乖乖奉上全部家当。
最邪门的是怡红院的头牌海棠。原是个清倌人,抹了胭脂后竟通晓西域幻术,能用簪子从客官耳中钓出银锭。某夜她对着菱花镜梳妆,铜镜突然裂纹,照出她半边脸爬满蛆虫!
济公蹲在勾栏瓦舍顶啃鸡腿,油手抢过胭脂盒倒入酒葫芦:“好胭脂!和尚我也抹个桃花妆!”忽将混了胭脂的烈酒喷向墙壁,砖缝竟渗出鲜血,凝成八字:
朱砂掺孽血 铅华葬红颜
追踪至城外乱葬岗,见新月夜有黑衣婆子持玉碗刮坟头——专刮未嫁夭亡女子的颧骨血。归拢至陶窑,混着水银、朱砂熬制,窑火里总传出女子悲泣。
“原来如此!”济公把婆子头摁进滚沸的胭脂锅,“让你也尝尝驻颜术!”锅底浮起婚书无数,皆是苦主被逼嫁冥婚的契据。
那些抹过胭脂的姐儿纷纷呕吐,吐出的竟是缠着头发的血块。济公用簪子划开血块,里面裹着细小骨渣:
胭脂原是美人血 画皮难遮骨中孽 若贪容颜媚众生 且看坟头谁家月
【第十四章 铜钱蛊】
七月半,钱塘江浮起无数孔方兄。不是真铜钱,是江底淤泥凝成的钱形蛊,拾者必暴富,三日后却开始咳出铜绿——郎中剖开患者胸腔,见五脏六腑长满铜锈!
最惨的是米商陈老板。他拾了半麻袋铜钱蛊,夜里银库元宝竟自动垒成厌胜台,压死三房姨太太。更骇人的是,死者口中皆含着写有他生辰八字的纸钱。
济公用草绳串起铜钱蛊当腰带,叮当作响闯进陈府:“善哉!施主印堂发铜光,要当尊财神菩萨!”忽扯断绳撒向神主牌,那些蛊钱突然生出蜈蚣脚,爬满祖宗牌位刻字:
贪念引蛊至 铜臭噬心肝 莫道横财好 买命钱最难
原是漕帮余孽作法。他们将刻咒铜钱投入江心,诱贪者拾取。每枚蛊钱都连着水鬼债——拾钱便是画押,三日内必拖人抵命。
济公把陈老板踹进银库:“数清楚!少一枚铜板,水鬼找你索命!”那些元宝突然熔成铜汁,凝成十二具骷髅抬棺图。
癫僧用铜勺舀汁泼墙:
江底沉钱本是饵 贪心自引无常至 若将铜臭当香味 阎罗殿前铸金身
翌日陈老板咳出完整铜钱,正中最毒那枚“买命钱”。
【第十五章 画魂笔】
中秋将至,翰林院画待诏们集体中邪。凡是描摹过《嫦娥奔月图》的,手腕都长出月牙痣,所作画卷夜半自动补全——翌日观画,嫦娥必变成画者亡母容颜。
最诡的是新科状元。他为圣上绘《万里江山图》,墨迹未干,边境突然狼烟四起——敌军进攻路线与画中烽火台完全一致!龙颜大怒,革职查抄时,发现他笔洗里泡着带血的指甲。
济公抢过御笔蘸墨,在午门地面画王八:“妙笔!比兵部塘报还灵验!”忽将笔头插入金水桥石缝,桥下涌出黑血,浮起缕缕人发。
追踪至画圣吴道子荒废的祖宅。地窖里供着百支“画魂笔”——笔杆是人骨,笔毫用死者胎发,墨锭掺着骨灰。每支笔杆刻小字:
丹青通阴阳 笔墨勾魂魄 但绘心中念 虚实难分辨
原是前朝画待诏的复仇。他们遭文字狱冤杀,怨气附于画笔。凡用此笔者,必画出心中最惧之事成真。
济公把状元头摁进墨缸:“让你画个够!”缸中浮起疆域图,边境线竟是用血勾勒。
癫僧折骨笔为柴,烧出冲天火光:
画笔本应绘青山 奈何冤魂染墨斑 若将丹青作咒术 画卷自成鬼门关
火光中,所有《嫦娥奔月图》的嫦娥突然流泪,血泪滴落处现出冤案真相。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