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水润出小精灵
一一记文昌五小七名学生在世界跳绳锦标赛中获得三项冠军的感人事迹
作者:张业隆
晨光刚漫过文昌市第五小学的操场时,总有几个小小的身影在绳影里跃动。绳子抽打地面的声音,像春蚕啃食桑叶般执着,在晨曦里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网住了七个孩子的童年,也网住了一个关于世界舞台的梦。
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教练郑好、陈海江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队员们不管乱风下雨、不分周末与暑寒假每天不少于4小时的刻苦训练下,绳子成了他们默契而得心应手的伙伴。
后来在日本川崎的体育馆里,那根被汗水浸透了千百次的绳子,终于跳出了最轻快的旋律。当裁判报出“冠军”的那一刻,潘鸿润、吴毓恩、刘子睿紧握的手掌突然松开,三双眼睛里涌着的,是学校每一个训练角落里那数不清的白昼与星夜——那些被绳子磨红的脚踝,那些在计数板前屏住的呼吸,那些重复了上万次的摆臂与跳跃,此刻都化作领奖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60秒交互速度的赛道上,他们的身影快得像一阵风,绳影翻飞间,仿佛能听见文昌市第五小学校园里各个训练角落发出的沙沙声,那是故乡在为他们加油。
4×30秒接力的哨声响起时,宋浩然接过绳子的瞬间,指尖触到的是伙伴们掌心的温度。四个人像齿轮般严丝合缝,每一次交接都藏着无数次磨合的默契。绳子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从这双手到那双手,传递的不仅是速度,更是日复一日并肩作战的信任。当最后一秒钟定格,四个人紧紧抱在一起,汗水混着泪水淌进嘴角,竟带着一丝甜蜜——那是用坚持熬煮出的滋味。
符芳欢、符方慧、罗文萱站在女子组赛道上时,辫子随着跳跃的节奏轻轻扬起。她们的绳法或许没有男孩们那般迅疾,却带着一种柔韧的美,像文昌海边的浪花,在礁石上撞出执着的回响。即使最终拿到第五名,走下赛场时,三个女孩依然挺直了背——她们知道,能站在世界舞台上,本身就是对无数次跌倒再站起的嘉奖。而在不限性别组的较量中,她们终于让绳子唱出了最响亮的歌,242次的计数之冠军背后,是三个女孩把“不服输”三个字,绣进了每一次腾空的弧线里。
有人说他们是天赋异禀的小精灵,可只有文昌五小的月光和风雨知道,这些“精灵”是被汗水一点点浸润出来的。教室走廊和室外角落的灯光总比教室灭得晚,其地上的划痕是绳子刻下的成长日记;教练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着每个孩子的进步,也记录着那些被绳子绊倒又立刻爬起的瞬间。绳子不会说谎,它记得每个孩子在雨天和假日坚持训练的倔强,记得他们把奖状悄悄塞给父母时的羞涩,记得他们对着镜子纠正动作的认真。
如今川崎的掌声已远,但那根绳子依然在文昌的操场上跳跃。七个孩子的身影,早已成了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用汗水证明,所谓奇迹,不过是把平凡的事,做到了极致。那些在绳影里跃动的童年,终将长出翅膀,带着故乡的风,飞向更远的天空。而那根被无数次握紧的绳子,永远在诉说:每个闪闪发光的小精灵背后,都有一片被汗水滋养的土壤。

作者简介:
介张业隆,海南省文昌市人,大学本科毕业,原文昌市冯坡镇委书记,现为文昌市老年大学诗词老师、市老年大学老干部艺术团副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诗人、河南省韵墨书画院客座教授。多次参加全国性的诗词、书法、散文、论文征文(稿)比赛,并多次获得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