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薪尽火传,心光遍照
自西湖边游戏三昧,济公之行迹愈发莫测。他已不似凡人,心光所至,万象皆融,却又混迹于贩夫走卒之间,饥餐困眠,与常无异。然其举手投足,皆暗合天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番境界,非“修行”二字可概,乃是“与道合真”后之自然流露。然济公深知,自度圆满,更需度人。那一点灵明心火,岂可独燃?当觅有缘,传续薪火。
这一日,济公游至钱塘江入海口的盐官镇。此地浪涛汹涌,号称“海宁观潮”之胜景,平日多有游人前来。然济公到此,并非为观潮,而是冥冥中感应到此地有一股极微弱却极其纯正的“求法之念”,如同风中残烛,虽摇曳不定,却坚韧不拔。
他循念而行,穿过喧嚣的观潮人群,来到镇外偏僻处一间濒海破败的龙王庙前。庙宇年久失修,瓦漏墙颓,海风呼啸灌入,显得分外凄凉。庙内并无香火,只有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小沙弥,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正对着那泥塑剥落、面目模糊的龙王像,一遍又一遍,极其认真地诵读《金刚经》。他的声音被海风撕扯得断断续续,却依旧努力保持着清晰。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小沙弥读得专注,甚至未察觉济公进来。济公也不打扰,歪靠在门框上,静静听着。他运慧眼观瞧,这小沙弥根骨寻常,甚至有些孱弱,灵光亦不耀眼,但那求法之心,却纯净得如同水晶,毫无杂染。并非为求生富贵,亦非为求神通异能,仅仅是出于对佛法最本真的向往与信受,即便身处绝境,无人教导,亦不退转。此等心性,万中无一。
良久,小沙弥诵经完毕,才发现门口多了个比自己还邋遢的老和尚,吓了一跳,忙合十行礼:“老……老禅师……您是从哪里来?小庙破败,无有斋饭可以供养……”
济公嘻嘻一笑,走进来,也不嫌地上脏,盘腿坐下:“和尚我从来的地方来,到去的地方去。小师父,你念经给这泥疙瘩听,它又不会赏你饭吃,何苦来哉?”
小沙弥正色道:“老禅师此言差矣。诵经是为明理,是弟子的功课,岂是为了供养?龙王听不听得见,赏不赏饭吃,与弟子诵经何干?”
济公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却依旧惫懒道:“明理?你明了个什么理?说说看。”
小沙弥想了想,认真答道:“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弟子愚钝,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只是……只是有时越想‘无住’,心却越是纷乱,如这窗外海潮,起伏不定,不得安宁。请老禅师指点迷津。” 他言语诚恳,显是长期被此问题所困。
济公闻言,哈哈大笑,指着庙外奔腾咆哮的钱塘江潮:“你看那潮水!它可曾想过‘我要不要起’?‘我该住于何处’?因缘到时,它自然就来了;因缘尽时,它自然就退了。来来去去,何曾有一刻停留?又何曾有一刻不在?”
他又指着破庙漏风处呜呜作响的风声:“你听这风!它可曾想过‘我该吹向何方’?‘我该发出何声’?遇缝则鸣,遇阻则回,自在得很呐!”
最后,他指着小沙弥的心口:“你的心,本来就如这潮、如这风,活泼泼,圆融融,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你偏偏要去求个‘安宁’,想压住它,这岂不是头上安头,徒增烦恼?‘无住’不是死水一潭,而是于这潮起潮落、风鸣风息之中,了了分明,却不被卷走,如如不动啊!”
这一番话,如同利斧,劈开了小沙弥心中多年的枷锁!他浑身剧震,呆呆地望着庙外永恒的潮汐,听着耳边自在的风声,只觉得多年来紧绷的心弦骤然一松,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与平静自然涌现,那纷乱的念头依旧在,却再也搅动不了那深层的安宁。
济公见状,知是时节因缘已到。他伸出油腻的手指,轻轻点在小沙弥的眉心:“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心灯本具,莫向外求。今日付汝,善自护持。”
这一指之下,并无惊天动地的神通显现,小沙弥却觉得一股温煦浩大、却又平常无比的暖流注入心田,往日读过的所有经文、思考过的所有问题,刹那间融会贯通,再无滞碍!并非得到了什么新东西,而是忽然认出了自家本来面目!
小沙弥泪流满面,并非悲伤,而是法喜充满,当下便要跪拜师礼。
济公却一把拉住他,恢复嬉笑模样:“拜什么拜!和尚我懒散惯了,没功夫教你规矩。你自己好好活着,该念经念经,该吃饭吃饭,只是从此知道,吃饭的不是你,念经的也不是你,看潮听风的也不是你,如此便是了。”
说完,济公从破袈裟里摸出半个硬邦邦的炊饼,塞到小沙弥手里:“喏,和尚我的见面礼。好好守着这破庙,将来有缘人自会来寻你。”
言罢,济公站起身,唱着那首无人听懂的曲子,晃着破扇,摇摇摆摆地走出了龙王庙,身影很快消失在海风暮色之中。
那小沙弥,法号本寂,日后果然成了一代高僧,虽一生隐于破庙,却不立文字,不说法座,仅以平常心接引有缘,点化迷途,被誉为“哑堂尊者”。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济公了却这最后一桩“传灯”因缘,心中更无牵挂。他深知,真正的道,无法可传,无人可得,亦无人可失。他只是随缘应化,点亮那本自不灭的心灯而已。他的形迹愈发飘渺,或显于市井,或隐于山林,世人难觅其踪,只留下无数传说在人间流传。
而那“红尘证道”之旅,于济公而言,从未结束,亦从未开始。一切不过是心光遍照,游戏人间罢了。
(第十章 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