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流芳,精神永驻——品《兰陵流韵》的生命交响
编者按:
诗者,心之声也。肖力勇先生以《兰陵流韵》凝萃十载心血,于工科理性中孕化诗意,在基层烟火里打捞清辉。
出身工科、深耕卫生事业的他,右眼沉疴未折其志,子夜灯烬不辍其思。千余首诗词,或摹“春草破泥”之萌动,或咏“泰山凌云”之苍劲;既有“战瘟神”的时代呐喊,亦藏“问春迟”的幽微情愫。格律谨严承唐风宋韵,笔锋辗转映家国襟怀,每一字皆为热爱淬火,每一阕尽是坚守成金。
更动人者,先生身兼文化传灯之责:办诗会育青苗,开讲座解雅韵,令古典诗词在当代土壤抽枝发芽。此集非独个人创作之结集,实乃精神传承之明烛——照见平凡中的诗意觉醒,困顿中的执着力量,以及文化血脉里的担当基因。
愿读者于书页间聆听岁月清音,撷取奋进微光,让诗韵滋养生命,让热忱点亮征途。
诗韵流芳,精神永驻——品《兰陵流韵》的生命交响
张庆明
指尖轻触《兰陵流韵——萧遥诗词集》的青碧封面,仿若抚过一汪春水。泛黄莲叶从水墨间泅出,墨香漫溢时,古典韵律已如溪涧鸣泉,叮咚叩响心门。翻开书页,肖力勇先生的文字似春日流莺,啼破岁月的缄默,字里行间涌动的炽热与笃定,恰似山涧清泉,潺潺浸润心灵褶皱。
一、于微末处见乾坤:生活的诗意凝视
肖力勇的诗词,是对日常的深情解构。读《咏草》“野火焚身骨,春风拂又生”,他将草芥的坚韧凝作生命寓言——都市人困于“内卷”的焦虑,在这株草的轮回里寻得解药:毁灭是重生的序章,低谷处亦藏着破土的力量。品《问春》“悄立檐前问,东风何太迟”,他把春日萌动写得如少女怀春,寒枝盼暖的迟疑、新芽欲绽的忐忑,全化作通感的絮语。
他捕捉四季流转中最易流逝的瞬景:春草顶破冻土的“倔强声”(可闻)、秋叶飘落时的“旋舞弧”(可视)、夏夜流萤提灯照见的“露水晶”(可触)、冬雪覆枝时的“素净禅”(可悟)……当我们被生活碾成扁平的“工具人”,肖先生却以“诗人的瞳孔”重构日常:菜市场的烟火是生活的十四行诗,街头的落叶是季节寄来的信笺,就连窗台上的尘埃,也能在阳光里跳成金色的圆舞曲。
这份诗意觉醒,本就是对抗虚无的最佳武器——它教会我们:平凡从不是枷锁,而是等待被点亮的星火。
二、以执着浇开理想:创作的破茧之路
肖力勇的创作历程,是一场“工科与文科”的破壁之战。作为卫生系统的基层干部(曾任新泰市卫生局党委书记),他早年与文学“绝缘”,却在知天命之年,因心底的热爱叩开诗词之门。十年间,右眼重疾如影随形:术后胀痛时,他把笔杆咬在齿间强撑;深夜改稿时,台灯把影子拉成佝偻的问号;甚至要用放大镜辨认字迹,却从未让“推敲”二字缺席。
从绝句的精巧(“春早莺啼破冻泥”),到律诗的规整(“秋山纵目意悠悠”),再到《水调歌头·咏雪》的跌宕、《沁园春·泰山》的豪迈,千余首作品如蝴蝶破茧——每一次振翅,都带着疼痛后的坚韧。他笑言:“工科的逻辑是骨,诗词的浪漫是血,二者交融,才是鲜活的生命。”
这份“跨界”启示我们:所谓天赋,不过是热爱乘以坚持;所谓突围,不过是勇气冲破藩篱。无论手握扳手还是钢笔,只要像肖先生般,把热爱熬成执念,在自己的领域刨出深度,平凡人生也能凿出发光的矿脉。
三、承文脉以继薪火:文化的担当觉醒
“唐风宋韵,一脉相传;大国博弈,文化当先。”肖力勇在诗中写下对文化传承的清醒认知。他的作品严守古典格律:《黄鹤楼》“崔颢题诗在上头,晴川历历韵长留”,化用典故却别出机杼,让千年名楼在新韵里重生;《沁园春·泰山》“岱顶凌云,十八盘悬,万壑响松”,以豪放词风绘就山河魂魄,更将泰山“攀登精神”熔铸其中——这不仅是景,更是人生突围的隐喻。
身为泰安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他以行动践行传承:创办“泰山诗会”,带年轻人登顶观日,让平仄格律在山风里吟唱;开设诗词讲座,把《清平乐》的韵律拆解成生活的和弦。他深知:文化传承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需要我们成为“活态载体”——读一首宋词,写一阙小令,讲一段词话,让千年文脉在呼吸里延续,在时代浪潮中永生。
在文化快餐化的当下,这份坚守恰似“根系深扎”:古典诗词的养分,既能治愈现代人的精神贫瘠,更能为民族复兴注入文化底气。
四、纳家国于襟怀间:精神的升华奏鸣
肖力勇的诗词,始终跳动着家国的脉搏。《行香子·抗击“非典”》里,“战瘟神,众志情浓。舍生忘死,逆向冲锋”,是他作为卫生系统干部的亲身见证——防护服后的汗水、隔离区里的坚守,都凝作二十字的热血群像。《东平潮抗洪》中,“浪卷长堤,雨打征衣”,他把平民英雄的身影,刻进浪涛拍岸的韵律里。
作为老党员,他的笔端永远与时代同频:《沁园春·黄河》“九曲奔腾,万里咆哮”,是对母亲河的礼赞,更是民族精神的颂歌;《午夜雪花》里的静谧,藏着对国泰民安的祈愿。这让我们明白:个人命运从不是孤岛,而是家国巨轮上的船板——在工位坚守是担当,困境中奋起是力量,平凡里发光是热爱。
当每个人的心跳与家国同频,便汇聚成时代的最强音。
合上书页,封面莲叶仍在心底舒展。肖力勇以诗为镜,照见生活的诗意、执着的力量、文化的重量与家国的温度。这部集子不仅是诗词的汇编,更是一场生命的交响——它教会我们:以诗意对抗平庸,以执着攻克艰难,以传承守护根脉,以家国标定方向。
愿我们都能从《兰陵流韵》中汲取能量,把诗意种进生命的土壤,让正能量化作前行的光。当每个人的生命都漾起诗词的涟漪,便能汇聚成时代奋进的磅礴洪流,在岁月长河里,续写属于我们的精神长卷。
读《兰陵流韵》感怀
兰陵墨韵润诗林,工科骨里见丹心。
病目磨砚凝绮语,苍山入句寄清音。
赋到疫时生浩气,传将古韵启新吟。
寸笺能载千钧意,不负流年一片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