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次陷入那种无法顺畅进入心流写作的状态。这种情况几乎是周期性出现的,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对我来说,这是极其痛苦的经历。痛苦并不在于“写不下去”这个表面,而是深层的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处切入,不知道怎样写好。有人会说,这是思考不够的缘故,也可能是长期写作之后内容的枯竭、知识的匮乏。但在我看来,哪怕这些原因都存在,它们都不是我停下来的理由。因为我早就对自己立下了铁律:无论是没有灵感,还是知识不足,抑或任何突如其来的阻碍,我每天必须要写。哪怕真的写不出来,哪怕只是抄改、复述、重组,我也要让手指在键盘上走过那段旅程。写作不只是记录,而是一种修行,是我精神意志和生命姿态的展现,这是任何情况都不能改变的。
事实也证明,每一次这种状态出现时,才是我最难熬的时候。从早到晚,我会反复徘徊,走上走下,心里焦灼不安。但与此同时,我的信念又异常坚定,今天没写出来,就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妥协。就是在这种拉扯、痛苦、煎熬里,我学会了真正去逼自己。那一刻,痛苦像是一把刀锋,把我的皮肉切开,但也把灵魂里的惰性逼了出来。等到我终于逼迫自己完成写作的瞬间,那种力量和成就感随之涌来。它带来的不仅是暂时的愉悦,而是一种深层的喜悦,一种源于创造本身的尊严感。因为那一篇篇文字,承载了我的精神、我的信念、我的能量,能留存下来,能传递给那些需要它的人。那一刻,所有的痛苦与煎熬都变得值得。
而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真正让我突破和成长的,往往不是顺境中顺水推舟的日子,而是这些最煎熬的时刻。人常说“心不死,道不生”,这句话用来形容这种逼迫是合适的。但不同的是,我并不是被外界的人和事推着走,而是我自己在逼自己,是我的精神和意志主动设下的炼狱,是那个站在未来的我在倒逼现在的我去成长,去突破,去遇见那个更强大的自己。这是一种“反人性”的训练。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趋易避难,而我恰恰相反,主动把自己推到刀尖上,用痛苦和空白来雕刻自己,让自己在窒息感中呼吸,在虚无中生长。
这种成长,虽然带着痛苦,但却是飞跃性的。因为在最痛苦的时刻,在潜意识里留下的痕迹最深。那种痕迹不会消散,它会在未来的某个场景再次涌现,成为力量。有些人问我为什么成长快,我常常一笑。其实答案并不神秘:我刻意修炼自己,逼迫自己成长。我把自己放在刀砧之上,一锤一刀地雕刻,从血肉里抠出一个新的我。这不是侥幸,更不是所谓的运气,而是一种主动的修行。就像此时此刻,当我真的找不到话题可写时,只要我拿起手记、打开写作页面,逼自己下笔,我就能展开来写出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我的成长不是天降机缘,而是反复雕刻、反复逼迫出来的成果。
回望这些年,我与很多人的差距,其实就是从这里拉开的。很多人遇到困难时选择绕路,觉得不必为难自己,而我选择的是直面那条最难走的路径。别人以为我改变得快,是因为运气站在我这边,或者因为我遇到了所谓的贵人,实际上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次又一次的雕刻里,从破碎到重生。我的成长没有捷径,只有反人性的坚持。逼迫自己写作,逼迫自己思考,逼迫自己面对空白,逼迫自己直视痛苦,然后在这条路上再一次超越自己。
我不敢说现在的自己已经多么厉害,但我很清楚,我走到今天,靠的是一刀一锤的雕刻,是无数次在深夜里与自己搏斗,是日复一日拿着文字与灵感死磕。这是一种孤独的修炼,但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我知道,只有主动走进黑暗的人,才有可能看见黎明。也正因为如此,我比许多人更快地看见了自己的改变。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我敢于在没有光的地方点燃火。
而说到底,这种修行的价值并不只在于个人的成就感,它更像是我与未来自己的对话。每一次在痛苦中坚持下去,都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呼唤——未来的我在召唤现在的我,告诉我不要停下,不要懈怠,不要妥协。正是这种呼唤,让我能一次又一次地挺过去,把“无话可写”的困境,变成“文章本身”的证明。
在这个世界上,人性的本质总是急于寻找所谓的“捷径”。人们相信成功是运气,是贵人,是资源,是平台,而不是反复雕刻的过程。他们总在羡慕别人已经雕刻出来的结果,却从不肯在自己身上落下一刀一锤。他们愿意把时间消耗在追逐浮光掠影的机会,却不愿意在深夜逼迫自己对着空白页流汗流泪。他们眼中所谓的“痛苦”,是加班、是被动、是失去,而不是主动选择的磨砺。于是他们看似活得轻松,实则一生都停留在原点。到头来,他们也许会讥笑像我这样的人,觉得太苦、太累,甚至愚蠢。但他们永远不会知道,在这份苦与累的背后,藏着的不是懦弱,而是成长最快的秘密。
人们往往终其一生都在等灵感降临、等机会来敲门,却笑那些苦苦雕刻自己的人太过执拗。殊不知,当他们还在原地等的时候,我们已经通过痛苦走到了更远的未来。而未来,会无情地证明谁才是真的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