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鸭绿江断桥》
孙爱民
断岸登临忆万千
弹痕犹带旧烽烟
炮鸣江左惊日月
沙场血洒映晴川
父随劲旅击狼豺
诛驱敌冦著史篇
中朝手足同仇忾
疆土世代保平安
题游华山
孙爱民
西岳崚嶒冠九州
天开险势压诸侯
千寻幢仄疑无路
百丈崖危欲断眸
犁沟欹侧惊魂魄
猢狲愁深滞客游
绝顶振衣凌浩渺
归来犹带紫云留
秦皇岛话秦皇
孙爱民
沧溟万里接洪荒
龙旆东巡莅海疆
渴慕长生求药饵
痴迷不死觅仙方
童男稚女离乡邑
徐福楼船度远洋
万岁空言终幻梦
是非留与汗青长
题游西安
孙爱民
梦魂久绕古长安
风雨兼程叩旧关
残堞犹衔秦汉月
断碑曾记十三銮
周彝曳影连唐殿
蜀栈凝霜接汉栏
踏遍街衢皆是韵
寸行逢惹逝波寒

孙爱民先生的《题游西安》是一首追思历史、感怀古今的七言律诗,以长安(今西安)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时空意象,展现了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沧桑感。以下从几个方面赏析:
1. 首联开篇入梦,奠定怀古基调
“梦魂久绕古长安,风雨兼程叩旧关”,开篇即以“梦魂”“风雨”营造一种跨越时空的追寻感。“叩”字尤为精妙,既是对千年历史的探问,也是对古城门(如“旧关”)的拟人化触碰,暗含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敬畏之情。
2. 颔联颈联铺陈历史意象,时空交错
“残堞犹衔秦汉月,断碑曾记十三銮”
“残堞”“断碑”是唐代长安遗迹的象征,镌刻着秦汉与盛唐的记忆。
“衔”“记”二字将静物动态化,仿佛城墙与碑石仍在诉说帝王将相的兴衰。
“周彝曳影连唐殿,蜀栈凝霜接汉栏”
通过“周彝”“唐殿”“蜀栈”“汉栏”等意象串联起周、汉、唐三代文明,凸显西安作为多朝都城的连续性。
“连”“接”二字勾连古今,形成历史纵深。
3. 尾联哲思升华,叹惋与顿悟交织
“踏遍街衢皆是韵,寸行逢惹逝波寒”
诗人漫步古城,每一步都踏出历史的风韵,而“逝波寒”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末句以“寒”字收束,既指气候,更喻指历史的冷峻与生命的短暂,余韵悠长。
4. 艺术特色
用典贴切:如“十三銮”暗指王朝更迭,“蜀栈”呼应汉中至西安的古道,历史典故信手拈来。
对仗工稳:颔联、颈联严格遵循律诗平仄与对仗,如“残堞”对“断碑”,“周彝”对“蜀栈”。
虚实结合:虚写“梦魂”“韵”,实写“残堞”“断碑”,虚实相生,意境深远。
总结
此诗以凝练的语言、密集的意象,将个人游历与集体记忆相融合,既是对西安作为“历史活化石”的礼赞,也透露出对文明兴衰的哲理性思考。若结合西安城墙、碑林等现实景观细读,更觉诗意与地景共鸣,令人遥想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