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悟菩提
文/雨下罗加
诵/老菩提
露在草叶上打了个盹,被渐强的风推醒时,古寺的钟声撞碎晨雾,带着潮湿的岚气,叶尖凝出细小的水珠,正顺着叶脉,轻轻滚落。它并非为了打破寂静,而是以震荡的余韵提醒世人:寂静从不是绝对的静止,正如喧嚣也从不是永恒的流动。当目光落在那株千年菩提上,我们看到的或许是一棵沉默的树,实则是一部关于存在的哲学典籍,它以根系深扎土壤的恒定,对抗着岁月风蚀的无常;以枝叶向阳生长的执着,回应着生命必须向上的命题。
树影在地面铺开,像一幅被时光反复晕染的画。人站在影里,衣角被光斑流动的河轻轻拂过。光在跑,影在追。阳光穿过叶隙,地上光斑便逐叶隙淌成河,可若没有这方“容器”,流动的光便成了无迹可寻的幻影。就像香客在此跪拜时,流动的祈愿总需要树的静默来承载,这恰似人类对“永恒”的执念:我们总在追逐名利、情感、成就这些流动的事物,却忘了所有流动都需要一个静止的支点。树的根系在地下沉默交织,正如人心底的锚。它以百年不变的姿态伫立,不是拒绝变化,而是以自身的恒定,承接四季的轮回、风雨的洗礼。正如人在尘世奔忙,若没有这份“静止”,便会在名利的潮汐中迷失方向,成为被浪涛裹挟的沙砾。
人向前半步,指尖抚过树干的沟壑,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里,藏着香客祈愿时指尖的温度,浸着僧人经声反复摩挲的纹理。某道深痕里还嵌着半片枯叶,是去岁秋风未带走的印记,这便是树的勋章。没有一棵参天大树的树干是光滑的,正如没有一段深刻的生命历程是毫无伤痕的。我们常常厌恶“不完美”,试图掩盖生命中的襞积:失败的苦涩、离别的阵痛、自我怀疑的阴霾。可菩提分明在说,伤痕从不是存在的瑕疵,而是存在的证据。它证明这棵树真实地经历过风雨,真实地承接过阳光,真实地与这个世界发生过碰撞。生命的意义,从来不在“无瑕”,而在“有痕”——那些让我们疼痛的、挣扎的、反思的瞬间,最终会像树的年轮一样,成为丈量生命厚度的绳墨。
花开花落,本就是树的吐纳。飘落的花瓣带着晨钟浸润的潮音,每一片落叶的凋零,都不是结束,而是为了让新叶有生长的空间;每一次花瓣的坠落,都在为果实的孕育积蓄力量。它就用这样最自然的姿态,诠释着“放下”的哲学:放下枯萎的过去,才能拥抱新生的未来。人却总困在“拥有”的执念里,以为抓住的越多,人生便越丰盈。可正如向瓷碗注水,满则溢,过则漏,强求的“圆满”反而成了负担。那些纠缠于心的得失、计较、怨怼,恰如树上多余的枯枝,若不及时修剪,便会消耗生命的养分。真正的“拥有”,从不是占有多少外物,而是拥有对“取舍”的清醒:放下心头的浮躁,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放下对他人的苛责,才能看见世界的宽容;放下对过去的沉溺,才能走向未来的坦途。
当清风带走最后一丝烦忧,明月照亮前路时,古寺的钟声又一次漫过树梢,晨雾似有若无地漫上来,站在树下的人忽然懂得:所谓“觉悟”,从不是某个瞬间的“顿悟”,而是一场“慢慢走”的过程。树不会因为渴望参天而跳过扎根的阶段,正如人不会因为向往智慧而省去经历的阵痛。它在晨钟暮鼓中静静伫立,看人间换了容颜,却始终把浓荫铺向大地,这份“智慧”,从不在知晓未来,而在活在当下:在每一个日出时舒展枝叶,在每一个日落时收敛锋芒,在每一场风雨中屹立躯干。
原来生命的哲思,从不在典籍的字句里,而在这株树的生长里。从扎根时的恒定,到伤痕里的真实,再到取舍时的清醒,最终归于当下的觉悟,这株树便轻轻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是在流动中守住静止的内核;真正的智慧,是在拥有时懂得放下的勇气;真正的觉悟,是在漫长岁月里,学会与自己、与世界、与时光,慢慢走。树影婆娑间,每片叶的翕动都是对生命的应答,不必急着抵达终点,沿途的褶襞与舒展,本就是觉悟的碑铭。
✍【作者简介】
雨下罗加:北京金亿乾坤影业有限公司制片人演员。业余喜欢诗词创作。
🎤【朗读者简介】
老菩提:一级注册艺术设计师,黑龙江省朗诵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主要诵读作品曾发表于:中央广播电视台央视频官网、新华网、人民日报、凤凰网、中国教育网、新浪网、喜马拉雅、中国有声阅读等国家和地方官网媒体。
并在《国际仓央嘉措诗歌朗诵颁奖盛典会》《首届全国“散文诗”作品音视频大赛》《中国朗诵联盟首届“颂读”大赛》《美国普林斯顿艺术节》《2021全球华人迎中秋诗意音乐会》《2023年CCTV全球爱华诗歌枫叶春晚》等赛事交流获奖。
🖨出品 / 華 | 夏 | 之 | 聲
📝作者 / 雨下罗加
🎤誦者 / 老菩提
💽樂源 / Q音
🖼圖源 / 網絡
🖥編輯.製作/郡青 艾果
✍ 主編 / 囬眸一笑
🎧監製 / 滄海一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