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长新-人工硐室储气破18兆帕我创世界新高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社、央视总台最新消息,2025年8月17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能建)在湖南长沙望城成功突破人工硐室储气试验至18兆帕!该试验由旗下数科集团联合长江设计集团、万华节能集团完成,标志着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跃居世界最高水平。
据相关可公开资料显示,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是当今世界大幅度拓展压气储能电站选址范围的顶尖科研项目,拓展了适应超高压、大波动条件下,集高经济性、高可靠性、高建造效率、高运行可控“四高一体”的深部地下资源利用空间,还可助力人工硐室储气领域技术路线全面打通,将加速推动压气储能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该技术不仅支撑高压空气存储,还可广泛应用于氢气、天然气、氨气、油气等战略物资存储,为“源网荷储”一体化、氢能产业化及油气战略储备提供跨领域支撑。
本次中国首次公开的建成世界第一个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
一一包含两座超大型试验洞,最大埋深岩层地下110米,最高试验压力达20兆帕,具备“双洞”同步试验能力。其关键独创科研技术是,通过高低压循环、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实现储气库密封性、稳定性等八大首创成果,压力等级突破18兆帕(相当于手指面积承受1.8吨压力),成套技术验证成功。
一一 在产业推动方面该技术攻克了人工硐室型高压力、多介质存储难题,为压缩空气储能行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并拓展至储氢、储油气等战略物资应用领域。
一一深地空间与战略科技前景:人工硐室储气相比传统盐穴储气更具经济性和可靠性,可大幅拓展压气储能电站选址范围,支撑“源网荷储”一体化及氢能产业化发展,助力新能源消纳困局。
一一其战略意义:该突破开启深地空间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推动储氢、储氦等战略储备格局形成,提升我国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今天(8月20日)凌晨,笔者志清又获息,8月17日,中国能建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储气密封循环试验在长沙望城取得成功。试验压力突破世界最高等级18兆帕,通过高低压循环、长时保压“双168小时”连续运行验证,储气库密封性、稳定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用空气发电,压气储能的世界绿色储能转换前沿技术,又是我国能源电力建设领域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能建近年来主攻的方向。此次试验成功在世界该领域影响极其重大!为此特赋《喜长新》为评为纪。
人工硐室气源徊。
世界难题。
中科探路解迷时。
储能电气挥旗。
岩下纵深双洞,
高压封维。
峰尖谷底供求宜。
首创网荷随机。
一一2025年8月20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韵新吟》执行主编、2025年《古韵新声》执行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上海新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