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尔冰棍忆童年
索菲教堂高耸云
中央大街异域情
期盼已久的东北之行,终于在8月15日这一天成行了,我和雪萍从天津出发时,天津的天刚刚亮,心里揣着对黑土地的好奇与向往,二个多小时的航程竟显得格外轻快,上午11时飞机稳稳降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舱门打开的瞬间,裹挟着草木气息的风扑面而来,让人瞬间卸下了旅途的疲惫。
出港大厅里,挚友国中老弟早已等在那里,短袖衬衫配着休闲裤,比记忆里多了几分随意,简单寒暄后,我们乘车向哈尔滨市区出发,车窗外的风景已悄然铺展,路旁的丁香树还留着零星的碎花,俄式尖顶建筑藏在浓密的绿荫后,偶尔闪过的“列巴坊”、“格瓦斯”招牌,悄悄泄露着这座城市的异域风情。
处理完工作后,我们去游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踏进门楼的那一刻,像闯进了时光的褶皱里——砖雕的牡丹、卷草纹在老墙上舒展,欧式的圆弧门楣下,挂着中式的红灯笼,墙根下的老槐树影影绰绰,把“老道外”的烟火气拉得很长,街角的老店铺里,师傅正揉着列巴面团,麦香混着甜酒酿的味道飘出来,原来夏天的哈尔滨,藏着这么多温柔的细节。
傍晚时分,老战友艾主任在文化街的东北菜馆订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热情好客的他还约了三个战友来陪我们聚聚,10年的久别重逢,除美味的东北菜,少不了酒的加持,席间聊起当年在部队的日子,说到好多当年的人和事,不知不觉中酒已过斤,友情在交谈和回忆中不断深化!
饭后散步去中央大街,才算真正触到了哈尔滨的脉搏,两旁的俄式建筑亮着暖黄的灯,橱窗里的套娃、丝巾在灯光下闪闪发亮;马迭尔冷饮厅前排着长队,奶油冰棍的甜香混着手风琴的旋律飘过来,雪萍拉着我也排了队,咬一口,凉丝丝的甜在舌尖化开,暑气、酒气顿时消了大半。走到街尾,索菲亚教堂突然撞进眼里,我们坐在教堂前的长椅上,看着来往的行人,有情侣依偎着拍照,有老人推着婴儿车散步,教堂的风铃声轻轻响起,慢悠悠的,像在给这一天的热闹画个温柔的句号。
回酒店的路上,车窗外的街景渐渐模糊,心里却满满当当装着这一天的片段:机场的等候、老街的光影、餐桌的热忱、教堂的宁静,还有那些藏在话语里的情份。
原来黑土地的夏天,从不是课本里的遥远描述,而是砖缝里的青苔、菜锅里的咕嘟声、友人眼里的真诚笑意。
北大荒印象
三江润野孕粮仓
黑土流金稻花香
风拂碧波翻绿浪
机驰沃野织华章
春播希望千重锦
秋获丰登万户喜
期待来年光景好
仓满丰乐福绵延
8月16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一行人的心思早已飞向了那片久闻其名的黑土地。带着对“北大荒”三个字沉甸甸的向往,车子从哈尔滨市区缓缓驶出。奇妙的是,刚过城郊,天空便像被谁悄悄撩开了薄纱,出发时的几分微阴散去,澄澈的蓝铺展开来,阳光毫无保留地涌进车窗,在衣襟上烙下暖融融的温度,连风都似带着雀跃,顺着车窗缝隙溜进来,为这场奔赴添了恰到好处的明媚。
五百多公里的路,在一路的期待与窗外不断更迭的景致中悄然缩短,终于在午后一点左右,“绥庆”的路牌映入眼帘。远远地,高速路口那个熟悉的身影已等候多时——董哥和陈姐夫妇正笑着朝我们挥手,他们脸上的热忱,比头顶的阳光还要灼人,瞬间将旅途的疲惫扫得一干二净。
稍作安顿,董哥和陈姐便熟门熟路地当起了向导,首站抵达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推门而入时,心里的震撼难以言表。那些曾在纪录片里见过的“现代化大农业”图景,此刻就在眼前铺展:一排排智能农机泛着金属的光泽,整齐如列队的士兵;大屏幕上,土地的墒情、作物的生长曲线正实时跳动,每一组数据都藏着科技与泥土的对话。这一眼,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北大荒”蜕变为“北大仓”的密码。
随后前往的建三江农业示范区,则是另一番壮阔,无垠的田野在阳光下铺成绿浪,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玉米秆笔挺地立着,风过时,叶尖相触的沙沙声里,混着泥土与作物的淡香。董哥指着远处纵横的灌溉管道,笑着说:“这每一寸地,都被科学伺候得妥帖”,望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忽然懂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从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浸润在每一株作物、每一寸土地里的生命力。
行程的尾声,是陈姐家那方田园小院,各色蔬菜在院里扎着小堆,连空气里都飘着草木的清甜,我们一起下地,摘菜园里的各种西红柿、黄瓜、香菜等无公害蔬菜和水果,不一会儿,一桌子带着土腥气和本地特色的家常味就端上了餐桌。席间听董哥讲起这片土地上的日子,窗外晚风拂过树叶,沙沙声混着笑声,北大荒的厚重与温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进了寻常烟火里。
这一天的北大荒之行,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从初见时的科技震撼,到农家小院的温情脉脉,每一帧都刻在心里。这片土地,既有大农业的磅礴,又有寻常人家的热乎,让人忍不住期待,明天的故事里,还藏着怎样的惊喜。
抚远印象
乌苏潮涌接龙江
宝岛新光入画来
湿地珍藏千鸟集
一桥架起两岸亲
最喜东方第一哨
戍边守土有新人
清波葱茏沐朝阳
日月同辉照康庄
8月17日的清晨,我们一行从建三江出发,车轮碾过带着露气的路面,朝着心中那片既有历史沉淀、又藏着东极秘境的土地驶去。
第一站是东安镇,这座临江的小镇,像一位静坐在乌苏里江畔的老者,眉宇间都是岁月刻下的故事,青石板路或许已被新的柏油覆盖,但空气中弥漫的江风与鱼腥味,还有街边老屋墙上斑驳的印记,都在悄悄诉说着它作为昔日码头的繁华与过往,友人早已等候在此,几句寒暄间,便敲定了上午的行程——乘船游饶力河。
饶力河作为乌苏里江的支流,自有一番温婉气质,船桨划破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两岸的芦苇荡在晨光中泛着金辉,偶有水鸟被惊动,扑棱棱掠过水面,留下一串清脆的啼鸣。江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草在水底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游船低语。船行缓缓,风带着水汽拂面,暑气顿消,只剩下满心的惬意。
中午时分,游船靠岸,岸边早已备好一桌地道的东安全鱼宴,刚从江里打捞上来的鲜鱼,做法却花样翻新:清蒸的保留了最本真的鲜甜,鱼肉细腻得入口即化;红烧的酱香浓郁,酱汁裹着鱼皮,咸香中带着微辣;油炸的小鱼,酥脆可口,是下酒的绝配;鱼丸同豆腐一样,入口即化。最让人感动的是我和雪萍爱吃的茄子炒辣椒也上来了,让我们十分感动。同行的人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听友人讲着饶力河的鱼汛故事,不知不觉间,餐盘已空,心却被这质朴的美味填得满满当当。
午后,我们继续向东,目标是祖国版图上最东方的地标——黑瞎子岛(抚远)。随着车窗外的景致逐渐变得开阔,心中的期待也愈发强烈,当双脚真正踏上这片回归不久的土地时,首先震撼的是它的宁静与辽阔。湿地栈道蜿蜒在绿色的草甸间,黑瞎子(黑熊)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着,远处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在此交汇,江水浩浩荡荡,分不清哪是界哪是源。
站在岛上向东眺望,仿佛能第一时间捕捉到祖国的第一缕晨光,岸边的界碑静静矗立,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安宁。风吹过湿地,带来草木与江水的气息,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赞叹——它既有自然的馈赠,又有历史的厚重,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返程时,夕阳为江面镀上了一层暖色,回望这一天的行程,从东安镇的烟火气到饶力河的悠闲,再到黑瞎子岛的壮阔,每一段都值得珍藏。
大庆印象
铁人精神传万代
黑土埋油岁月长
愿此明珠长璀璨
风调雨顺福永驻
18日清晨,我们一行从建三江启程,车轮碾过700多公里的路,窗外的风光从田野渐次染上城市的轮廓——大庆,这座早有耳闻的城市,终于在午后的阳光下向我们展开怀抱。
此行最幸运的,是有挚友国中老弟相伴,他是土生土长的大庆人,既是向导,更像归家的主人,一言一行里都透着对这片土地的熟稔与热爱。“今晚带你们尝尝咱这儿的老味道”,他笑着说。暮色四合时,我们走进一家烟火气十足的烧烤店,国中说这店已在街角开了30多年,是无数大庆人舌尖上的记忆。烤串滋滋冒着油花,香气漫过餐桌,而那道烤鸽子尤其惊艳——外皮焦脆得能听到轻响,内里的肉却嫩得流汁,香料与炭火的味道交织,一口下去,满是踏实的幸福感。席间听国中讲着店里的故事、城市的变迁,酒杯轻碰间,旅途的疲惫与陌生感一同消散,只觉得这座城因这份情谊而格外温暖。
19日的行程,是一场从历史到自然的漫步,清晨的大庆市博物馆安静而厚重,走进其中,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廊,从远古的猛犸象化石,到草原文明的印记,再到近代油田开发的历程,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这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处处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里,是“铁人”和工人们在冰天雪地里战天斗地的身影;一件件磨损的工具上,还留着当年艰苦奋斗的温度。当看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复原场景时,我看到当年的五个人中,有三人是我的同乡(武威籍人),我在这个展区停留了很久。王进喜那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这份不服输的韧劲、这份为国分忧的担当,才让这片土地从这种精神,早已融入大庆的血脉,也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与洗礼。
午后的阳光变得柔和,我们来到了三永湖,作为“城中之湖”,它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城市中央。岸边的柳树垂着绿丝绦,湖面波光粼粼,偶有游船划过,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我们沿着湖边慢慢走,看孩子们在岸边嬉笑,听老人悠闲地聊着天,方才在纪念馆里激荡的心绪,渐渐被这湖光山色抚平。原来,这座因石油而刚毅的城市,也有着如此温柔的一面。
两天的大庆之行,像一首层次丰富的歌,有挚友相伴的暖意,有老味道里的烟火气,有铁人精神的震撼,更有城中湖的宁静。我知道,这座城的故事,远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但这份因情谊而生的温暖,因精神而燃的感动,已深深印在心里,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记忆。
杨光善,甘肃武威市人,1990年3月入伍,上校军衔,长期在西北军营工作,精于军队战备、训练和管理,尤其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军地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反映军队生活和一些研究性文章,退役后定居西安。
(2025年8月19日写于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