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者题诗
生来好采花,
把爱带回家。
洞房风雨后,
甜蜜满天涯。
胭脂辞——观牡丹画有感
/文曦
胭脂虎闯进绢帛的围场
层层叠叠的裙裾推翻春规
金箔与墨线谈判的疆域
总有暗香突破重围
花蕊里藏着未缴的剑
每片花瓣都是膨脹的宣言
当夜露开始彻夜调朱砂
工笔的堤坝节节溃退
画家在落款处埋下蜂群
色彩在宣纸上持续暴动
那些被临摹千万次的媚骨
突然挣脱了旧王朝的封印
风掀起层层绸缎的浪
露出根茎里淤积的唐朝月
而蝴蝶还困在颜料的监狱
翅膀震落鎏金的碎屑
整张宣纸开始倾斜时
一朵花接住了坠落的印章
那朱红正在缓缓渗进
大地深处的婚牍
解析胭脂辞
——观牡丹画有感
/尹振华
《胭脂辞——观牡丹画有感》是一首充满想象力与艺术张力的诗歌,借观牡丹画展开丰富联想与深刻思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
诗人运用大量新颖且富有内涵的意象。“胭脂虎”将牡丹比作充满力量与魅惑的虎,既体现牡丹艳丽如胭脂的色彩,又赋予其虎一般的气势,打破常规对牡丹柔美、娇媚的单一认知,展现出牡丹蓬勃的生命力与冲破束缚的力量;“金箔与墨线”代表绘画的工艺与技法,它们所划定的“疆域”象征着传统艺术的规范与边界,而“暗香突破重围”则寓意着艺术中蕴含的生命力与创新精神,能冲破既定的框架;“花蕊里藏着未缴的剑”“每片花瓣都是膨胀的宣言”,把花蕊比作剑,花瓣视为宣言,凸显牡丹不仅有外在的美,更有内在的坚韧与表达自我的强烈欲望,是对生命力量的张扬;“蜂群”“色彩暴动”“媚骨挣脱封印”等意象,体现出艺术创作中打破陈规、追求自由与创新的态势,画家的落款不再只是简单的署名,而成为引发艺术活力的因子,传统中被反复描摹的牡丹形象,也突破了旧有王朝(可理解为旧的艺术审美与规范体系)的限制,获得新生。
诗歌融入了时空与历史的维度。“根茎里淤积的唐朝月”,将牡丹的根茎与唐朝的历史文化相联系,唐朝是牡丹文化兴盛的时期,这一意象把牡丹的美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让牡丹不再只是眼前画作中的形象,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积淀;“蝴蝶困在颜料的监狱”,蝴蝶常是美好、自由的象征,却被困于颜料(艺术创作的物质载体,也可象征既定的艺术表现形式),暗示艺术创作中可能存在的对美好事物的束缚,而“翅膀震落鎏金的碎屑”,则又体现出即使在束缚中,美好与自由的力量仍在试图突破,带有一种抗争与追寻的意境。
整体而言,诗歌表达了对艺术创新、突破传统束缚的赞美与追求。通过对牡丹画及其所关联的艺术、历史等方面的描绘,展现出艺术创作中生命力的勃发,以及对打破旧有规范、展现真实生命力量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艺术与生命关系的思考,艺术应如牡丹般,不仅有外在的华美,更要有内在的力量与突破的勇气,才能真正“甜蜜满天涯”,实现艺术与生命的价值。

画者:裴有志,男,花甲年岁,退休在家,喜欢诗词书画,评书、戏曲。开过茶馆,当过司仪,如今荣列笔墨天方平台《高手在民间》栏目组文学编辑。
微诗作者:范士荣,笔名文曦,黑龙江呼兰人,哈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人、散文作家。有诗歌、散文作品在省内外发表并获奖,执业教师。
评诗者:尹振华,笔名那片清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高中高级语文教师。曾被评为黑龙江省教学能手,黑龙江省第一届名师。善于写作,喜欢古詩词。文风飘逸,空灵。语言清新,娟美。作品略呈婉约,善于抒写内在的情怀。现为笔墨天方诗社副群主,笔墨天方平台副主编。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