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文/路等学(兰州)
水,是天地初开时便流淌的韵律,是宇宙写给地球最温柔的信。以科学的眼观之,它是氢与氧的邂逅——两个氢原子如羽翼轻展,与氧原子相拥成H₂O的分子结构,这简单的组合,却赋予它变幻莫测的形态:液态时是江河湖海的血脉,固态时是冰封大地的留白,气态时是云卷云舒的呼吸。正是这三相的流转,让它成为地球生态的“平衡者”,用蒸发与降水调节寒暑,以径流与渗透滋养万物。
它的力量,藏在无声处。在自然界,它是最耐心的匠人:用雨水的细琢让岩石风化,以河流的冲刷刻出峡谷,借冰川的推移重塑山峦。对生命而言,它是“生命之基”——人体的60%是水的疆域,细胞在水中舒展,酶在水中催化,养分在水中运输。植物因它而抽枝展叶,鱼虾因它而畅游浅底。即便是最顽固的污垢,在它的涤荡下也会消散;即便是最坚硬的礁石,在它年复一年的拍打中也会磨去棱角——水的柔软里,藏着水滴石穿的坚韧。
在人文的长河里,水是智慧的化身。老子言“上善若水”,赞它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孔子叹“逝者如斯”,从水流中悟透时光的真谛。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情,让水有了气魄;王维“清泉石上流”的静谧,让水有了禅意。民间的水,更是情意的载体:端午龙舟竞渡,水是勇气的赛场;中秋月下的“水调歌头”,水是思念的信使;春节“守岁”时的水缸满水,是“岁岁有余”的祈愿。水在文化里,从来不是冰冷的物质,而是流淌的记忆,是鲜活的传承。
从环保的维度审视,水是生态的“晴雨表”。当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游鱼细石,那是自然的生机;当河水浑浊不堪,漂浮着垃圾与油污,那是环境的警示。水有自净的能力,却经不起无度的索取与污染。守护水,便是守护生命的源头:让山泉继续叮咚,让湖泊继续映月,让每一滴水都能承载生命的重量,而非人类的贪婪。
水,是实验室里精准的符号,是诗行里灵动的意象,是生命里不息的脉动。它无形,却能充盈天地;它柔弱,却能撼动磐石。它用亿万年的流淌告诉我们:真正的永恒,是在奔流中滋养万物;真正的强大,是在包容中成就世界。这,就是水。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