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生命的延续
作者:朱万祥
2025年8月19日
引 言
健康之本贵如金,岁月悠长赖此寻。
饮食均衡调体魄,身心愉悦养精神。
晨曦微露勤锻炼,暮色余晖静养心。
疾病远离身自健,延年益寿乐无垠。
这首七律诗强调了健康对于生命延续的重要性,通过饮食均衡、适度锻炼、保持愉悦心情等方式,实现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健康,从而延年益寿。
健康是宝莫等闲,身体本钱要早攒。
平时锻炼多流汗,病来少受苦和难。
饮食均衡营养全,心态平和笑开颜。
睡眠充足精神爽,岁月悠然度华年。
莫待病魔缠身时,才知健康价千金。
珍惜当下勤养护,生命之树永常青。
一首健康是生命的延续七律诗,三首打油诗,引起了该篇文章的主题。今天笔者借助现代高科技电子信息化网络平台,围绕"健康是生命的延续"为主题,撰写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健康是生命的延续:二是知识与健康是当今社会的两大核心主题:三是生命的延续在于运动:四是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五是自已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但由于本人文化受限,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文中叙述难免有误,欢迎诸君批评指出,我表示虚心接受,认真改正,并表示感谢!
一,健康是生命的延续:
健康是世人生命的延续,这一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理解:
一是健康是身体机能的基础保障:
健康的身体是生命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只有身体各器官功能正常,免疫系统强大,才能抵御疾病和外界伤害。例如,良好的心血管功能可确保血液正常循环,充足的免疫力能预防感染,这些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若身体长期处于疾病或虚弱状态,生命质量会严重下降,甚至面临生存威胁。
二是健康是生活质量的核心支撑:
健康不仅关乎生存,更影响生活的幸福感。一个健康的人能够自由活动、享受美食、参与社交,拥有积极的生活体验。相反,疾病会带来疼痛、疲劳和行动受限,使人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陪伴家人,导致生活质量大幅降低。正如俗语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其他追求都无从谈起。
三是健康是家庭与社会的责任体现:
个人的健康也关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一个健康的个体能够承担家庭责任,为家人提供物质和情感支持;在社会中,也能通过工作和贡献推动社会发展。若因健康问题无法履行这些责任,不仅会给家人带来负担,也可能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是健康是心理与精神的内在关联:
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整体健康。反之,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引发身体疾病。因此,保持心理平衡同样是延续生命的重要因素。
总之,健康是生命的基石,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个人价值、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前提。珍惜健康,就是对生命最有力的守护。
二,知识与健康是21世纪当今社会两个核心主题:
当我们人类进入伟大的21世纪,知识与健康成为世界普遍的两个核心主题。21世纪也是世界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古代社会是"有理走遍天下",而现在则是有知识有技术走天涯。尤其是现代高科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又享受诸多精神生活。我们足不出户可以交电费,水费,燃气费,而可在诸多网络平台上购物,还可以在家拿到物品等等。
(一)知识的重要性:
一是推动科技进步: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到生物工程等领域,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推动了技术突破,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二是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经济成为主流,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经济实力。
三是提升个人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持续学习新知识有助于个人适应职业变化,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知识还能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是促进社会文明:
知识传播有助于消除偏见,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包容与和谐。教育普及和知识共享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二)健康的重要性:
一是保障生活质量: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状况使人能够充分享受生活,参与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提升生活满意度。
二是提高工作效率:
健康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是高效工作的前提。缺乏健康会导致疲劳、疾病,影响工作表现和创造力,增加医疗成本。
三是应对社会挑战:
21世纪面临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挑战,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医疗保障体系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预防疾病、保持健康有助于减轻社会医疗负担。
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健康与生态健康相互关联。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碳出行、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知识与健康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支柱,共同支撑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
三,生命的延续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一观点源于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格言,其内涵丰富且具有科学依据,以下是具体解释:
一是生命的本质是运动:
生命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依赖于运动。从微观层面看,细胞的代谢、分子的运动是生命的基础;从宏观层面看,人体的心脏跳动、呼吸、消化等生理活动都是运动的表现。没有物质运动,生命就无法诞生和维持。
二是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①增强心肺功能:
运动可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②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脂肪燃烧,帮助控制体重,同时增强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③提升免疫力:
适度运动能刺激免疫系统,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④改善心理健康:
运动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提升幸福感。
运动的科学性与个性化
运动需遵循科学原则,避免过度或不足。例如,成年人每周建议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但具体运动量应根据年龄、体质、健康状况调整。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甚至损伤,而缺乏运动则易引发“久坐病”,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三是运动与营养的平衡:
运动虽重要,但需与合理营养结合。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运动消耗能量和营养物质,因此需保证饮食均衡,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营养缺乏。例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对维持运动后的身体恢复至关重要。
总之,“生命在于运动”强调运动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但需理性看待,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同时注重营养与休息,才能实现健康与幸福的平衡。
四,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已:
“自己是最好的医生”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在健康管理中的主动性和重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受最为敏感,能第一时间察觉身体的异常信号(如疼痛、疲劳、不适等)。这种自我感知是预防和应对疾病的基础,有助于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寻求专业帮助。
二是调动自身自愈能力:
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例如伤口愈合、免疫系统对抗病菌等。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辅助治疗疾病。
三是预防胜于治疗:
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日常的健康管理预防或减轻。例如,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减少压力等简单措施,能有效降低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预防疾病的成本远低于治疗,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五是减少医疗依赖:
频繁就医不仅耗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增加医疗成本和交叉感染风险。对于一些常见小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通过自我护理(如休息、补充水分、调整饮食)往往就能缓解症状,无需过度依赖药物或医疗干预。
六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积极的心态对健康至关重要。乐观、平和的心理状态能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疾病。反之,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影响生理功能,加重病情。
七是需要注意的是:
这一观点并非否定专业医疗的重要性,而是在强调个人在健康管理中的主动角色。对于严重疾病或复杂病症,仍需及时就医,与医生密切合作。健康是个人与医疗系统共同维护的结果,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与专业医疗支持相结合,才能实现最佳的健康状态。
五,自已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
身体的细微变化(如疲劳、疼痛、情绪波动等)只有自己能第一时间感知。这些信号是健康预警的重要依据,他人无法替代。
一是掌控生活细节:
饮食、作息、运动、压力管理等日常习惯直接影响健康。这些行为由自己决定,他人无法长期监督或替代。
二是行动需自主落实:
医生的建议、家人的关心最终需通过个人行动实现。按时服药、坚持运动、调整饮食等健康行为必须由自己执行。
三是健康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健康依赖于日常的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这些习惯的养成和坚持需要个人长期自律。
四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个人健康关乎家庭幸福,减少医疗负担;从社会层面看,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社会发展。
我们世人要健康长寿,首先,要转变保健思想理念:
紧跟社会不掉队,
与时俱进当先锋。
人活百岁不是梦,
健康投资当先行。
其次,牢记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心态平衡,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牢记四句话,″活着就是胜利,挣钱则是游戏,健康才是目的,快乐更是真谛″。
最后,要养成一个良好生活习惯,记住"每天一个鸡蛋,二两肉,一把青菜,一把豆"每天八杯水,8000步,因为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要珍惜生命,珍爰身边人,过好当下,开心快乐,知足常乐。努力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爱,老有所乐,老有所成,欢度夕阳,确保健康,奔向小康!
总之,健康的核心在于个人的主动管理和自我关怀。虽然医疗资源和社会支持可提供帮助,但最终决定健康的仍是自己,只有健康才是生命的延续。
2025年8月19日
作者简介
朱万祥,男,生于1951年12月8日,中共党员,初中肄业,1969年3月3日参军,1979年10月18日转业,从事司法工作31年另6个月,正科退休警官,一级警督,2011年12月8日光荣退休至今。原籍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现住新乡市凤泉区,文学愛好者,擅长诗词自由体、散文等创作,近年来上网发表文章158篇,退休14年,著书1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