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戍边人(组诗)
作者:余国才
朗诵:浩 然

1
往昔的五十年代
父辈为了子孙
听令西部边关的集结号
泪别了故士
一路向西踏着张骞古道
听戈壁狼嚎
忘却了夏日
家乡门前的那一片蛙鸣
吟岑参诗怀
满眼黑石上
千里戈壁是死亡的叹息
落霞里尽吹阳关箫笛
戍边人点一堆篝火
星月成了篝火里的柴薪

2
界碑伫立在荒野
戍边人与界碑注目行礼
默语的牵怀为伴
一个甲子余的相濡以沫
碑文上的红色“中国”
是一腔热血炙烤的容颜
在太阳下燃烧
在暮暗中熠熠
是生命不息流动的火焰
又是宁静中昂扬的星辰
秋雁归去
为你吟唱时代的长调
杜鹃肩头
声声恋曲都是你的行影

3
父辈荒原上顿足
扬起了漠野的土粒
颗颗土粒味
皆为人体呼吸的气息
掘一个土坑
袅袅升起家园的岚气
父辈挥起了砍土曼
给子孙深埋了一粒橡籽
以血浸泡
以汗浇淋
待明天炎夏的时光
慢步在画廊的绿荫里
恣梦呓语
戍边人曾经播种的土地

4
父辈抡起的铁镐
输通了母亲的乳腺
塔尔巴哈台山的奶露
哺育着荒寂里的苍生
陌上稼穑
扭动着婀娜的腰杆
襁褓婴儿
迷着星星眼吮吸着
梁上的燕雏
吵吵闹闹的恣性着
柳稍的黄鹂
以歌喉打动远方的心田
凭父辈辛勤的双手
筑起了鲜活不息的执念

5
父辈的疆关
曾用脚步日夜丈量着芳华
种下一排排白楊
让生命盘根在绵廷的山岗
捋几片青叶凝思
奏一怀崎岖的巡边乐章
躬行的身板
铸就了生生息息的城墙
折一根白杨为笛
这是父辈骨头里的声响
乘翠叶化羽俯瞰
一行行白杨阡陌上苍碧
翠荫与田野交错
连着天涯汉宇里的星宿

6
父辈可有房产
有过一间地窝子
是先父抡着铁镐掘出的坑
汗水泡透了整个坑穴
闻着父辈的体味遮挡雪雨
后来被时代的梦铲铲平了
父辈还有不少的遗产
有一把铁镐
只剩下了一半断了的钝头
有一把砍土曼
只剩下一面豁了牙的锈片
更有一躯身骨与白楊缠绵
化作了树干淬笔
彪炳着一本鲜活的史卷......

【作者简介】余国才,男,汉族。原职业高级中学历史教师(现已退休),业余爱好创作现代诗、古诗词、散文、短篇小说等,诗歌作品散见于《塔城日报》《北疆时报》《兵团日报》《中华诗词》《绿风》《辽西文学》以及网络诗歌平台等,累计各类刊物发表作品900余首,出版诗集《白杨牵月》。

【朗诵简介】浩然,喜欢诵读,愿以声传情,美文共赏,陶冶心灵。在声音的世界里与你相遇、相识、相知。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