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之门
中医在诊疗疾病时,不像西医辨别疾病,而是辨“证”,辨证施治是中医的诊疗方法和原则。既然“证”在中医里如此重要,那么“证”是个有着什么内涵的概念呢?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证”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说“证是病机”,也有人说“证是病理状态”,还有人说“证是人体内环境应激状态”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说法各异。这些说法正确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具体分析了。先说把“证”定义为“病机”吧。由于“病机”指发病的机理,因此将“证”定义为“病机”,“证”的内涵便是发病的机理了。“证”是发病的机理吗?显然不是!例如,表证和里证反映的是疾病的表里位置,寒证和热证反映的是疾病的寒热属性,虚证和实证反映的是疾病的虚实原因,阴证和阳证反映的是患者的阴阳征象。
由此可以看出,在八钢辨证里,“证”均与疾病的性状有关,却与发病的机理无关。因此,把“证”定义为“病机”并不正确。再者,“证”和“病机”都是中医里的抽象概念,如果用“病机”释义“证”,显然是用一个抽象概念,解释另一个抽象概念,如此解释下去,将更加抽象,岂能揭示出“证”的内涵?再说将“证”定义为“病理状态”吧。大家知道,像病理、病因、病机这些发病的机制和原理,是没有状态可言的,因此给病理加赘个状态,实乃画蛇添足,故弄玄虚。然而,画蛇添足改变不了真相,只要驱散这点玄虚的迷雾,显露出来的,则是“证”的内涵被归结为病理了。
那么“证”的内涵是病理吗?非也!大家知道,病理和病机有着几乎一致的意涵,而“病机”已在上文证明不是“证”的内涵,那么病理也不会是“证”的内涵。既然如此,把“证”定义为“病理状态”,显然也是错误的。最后说说把“证”定义为“人体内环境应激状态”。既然把“证”定义为“人体内环境应急状态”(以下简称“应急状态”),那么“应急状态”就应该是“证”的内涵。果真如此吗?上文已有论述,在八钢辨证中,各“证”反映的都是疾病的性状,而“应急状态”不是疾病的性状,因此“应急状态”也就不是“证”的内涵了。八钢辨证如此,其他辨证也基本如此。例如在脏腑辨证中,肾阴虚和肾阳虚证反映的是肾生理功能异常的特征,并不反映“应急状态”,因此“应急状态”也不是脏腑辨证中“证”的内涵。由此看来,用“应急状态”定义“证”也是错误的。
既然以上三种说法全不正确,那么又如何定义“证”呢?本人依据“证”的内涵,尝试着给出了一个还不成熟的定义,今天斗胆与大家分享,权做抛砖引玉吧。
定义:“证”是证侯的抽象,它反映着疾病的大致类别和性状,以及生理功能异常的特征。解释:
1、为什么说“证”是关于证侯的抽象?
要说明这个问题,就要从“辨证”说起了。大家知道,“辩证”是以患者的病情资料(症状和体征)作为依据的。也就是说,通过全面归纳患者的证侯,最后抽象出“证”来。例如,患者出现面色淡白,形寒肢冷,自汗,阳萎滑精早泄,不孕,带下清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遗尿,头晕耳鸣,苔白质淡,脉沉迟且弱等证侯时,即可概括为肾阳虚证。
2、为什么说“证”反映着疾病的大致类别?
例如在八纲辨证中,从疾病的位置入手,将疾病分为表征和里证两大类别;从疾病的属性入手,将疾病分为寒证和热证两大类别;从病因入手,将疾病分为虚证和实证两大类别;从患者征象入手,将疾病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别。所谓八纲辨证,说到底是辨别疾病的所属类别。
3、为什么说“证”反映着疾病的性状呢?
例如,在八纲辨证中,表证和里证反映的是疾病的位置,寒证和热证反映的是疾病的属性,虚证和实证反映的是疾病的原因,阴证和阳证反映的是患者的征象。这里的位置、属性、原因和征象,显然不是疾病的构造形态和病理结构,而是疾病表现出来的性状。由此看来,疾病的性状无疑是“证”的基本内涵。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疾病不变的情况下,疾病的性状往往随病情的发展而变化,从而导致“证”发生转移。例如,表证随病情加重往往转化为里证,实证随病情加重往往转化为虚证等。因此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证”。
4、为什么说“证”反映着生理功能异常的特征?
大家知道,人体器官发生病变,以及器官功能下降,都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异常。然而,在断定生理功能发生何种异常时,西医的手段是检测生理指标,中医则是以辨证为手段。例如当肾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中医通过辨证,以其是肾阴虚证,还是肾阳虚证来区别肾功能异常的特征。
以上我们依据“证”的内涵,给出了一个“证”的定义,由于还很不成熟,恳请同仁审阅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