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雄(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理论工作者)
陕西是文化大省,喜欢文学者不少,但作为正厅级领导干 部,出版文学作品的特别是良休后笔耕不缀,频繁著作的人少之又少。姚先生即其中之一人也。俗话说文如其人,反之人如其文。他的行笔风格,思想深度,格局纬度,无不是对作者的最真实反映和观照。
一、其人及作品能够激励和带动他人。我认识姚先生一年多,是逐步在研究会的工作中熟知的。工作安排活动部暑,文字校改可,可谓亲历亲为,率先垂范。应该说与任上的大多的领导干 部无区别。一周两次对抗性锻炼的坚持可看出他的勇敢与自律精神。后来入群后,不断看到他的随笔文章,才感觉到他是一个散发正能量,并能凝正聚和激励周边人的勤奋的一位文化学者。
二、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抒写方式,在书中150篇的随笔散文中比E比皆是,先把眼中和心中所看、所感所悟,作基本的介绍,然后挖掘其历史亮点和过往,最后联系现实,大大提升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社会意义。这样的叙事方式清晰简洁而流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不带斧凿之痕,阅读带入感强,老少皆宜,很有亲和力。
三,作品充满着中间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这一点是与社会上一般作家和文人不一样之处。他的作品常常有经世致用之效。比如,阵炉古镇三建议,长恨歌后的设计思路等等。其蓝田随笔,被新华社记者作为内参报道,中央领导作了批示,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和采纳,产生出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把文学转化成了生产力,着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