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爪间墨
生活,总会在不经意间,把你推向风浪的中央。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风向还没转。
有一句话,感触很深:
“所有的好事发生之前,一定会有糟糕的事情来折磨你,没有山穷水尽,哪来柳暗花明,“
当日子让人觉得沉重时,不妨放下那些挣扎,让心重新归位。
不必急着抱怨,不必急着逃避,只要默念这三句话,许多事情都会悄然改变,在困境中找到出口,在迷茫中看见希望。
即便不争,也会有自己的世界
一位禅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心很累,人很匆忙是吧?
但你最大的累却来自心头的重负,每天背着沉重的负担匆忙地走,顾不得静下来想一想,你怎么能不累。”
许多痛苦,来自于一颗争胜的心,非要得到,非要赢得。
然而世间的事,得失皆有定数,争来的未必真能长久,放下的反而更轻松。
当你懂得不争,世界自会为你留出一片安宁之地。
听说过一个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江南有一位老匠人,世代打制铜器,手艺精湛。
村里来了个年轻工匠,夸口说要比试手艺。
乡人都以为老匠人会应战,可他只是笑笑,说自己年纪大了,不必争。
年轻工匠便独揽了所有的活计,忙得日夜不得安宁,作品虽多,却粗糙不堪。
几年后,村民又回到老匠人那里,请他修补那些裂痕。
老匠人依旧慢工细作,做出的器物温润耐用。
年轻工匠的名声渐渐淡去,而老匠人的店铺,却依然热闹如初。
正如一句话所说:“心若无波,处处皆安。”
世间所有的拥有,都只是暂时的寄放。
强求得来的,多半伴着惶恐与不安;顺其自然的,才会落在心底生根。
人若总在争抢中生活,心中就难有平静。
当你学会放下攀比,不与人争高下,就会发现,生活里自有一片安静的天地
停止了无谓的较量,慢下来,命运自会为你留出一条更宽的路。
“我”,是一切的根源
经中云:“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世间万象,看似纷繁,其实都源于“我”的一念一行。
一个人的心态、言行、习惯,决定了他的境遇与命运。
若心里有光,哪怕身处阴影,也会看到方向;若心里荒芜,再美的风景也会失色。
想改变人生,先要学会修正自己。
清末有个读书人,考了好几次科举都落榜了。
他心里憋着气,总说老天没长眼,把机会都给了旁人。
一次上山散心,他碰到个住山洞的隐士。
隐士听完他的抱怨,递给他张纸条,上面写着 “修己身,方得路”。
于是,他把考科举的事搁了搁,去村里的学堂教孩子念书。
教顽童认字数,得耐着性子一遍遍教;讲课文道理,得慢慢说才听得懂。
过了五年,他再去赶考。
考场里,别人急着动笔,他先把题目想透了才写,字也一笔一划写得工整。
放榜时,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禅语有言:“
人为什么会有得失心,痛苦心,烦恼心,因为你有贪执心,攀比心,傲慢心无不如是。
因为在你心里,始终都有那个根深蒂固,难以拔的“我”字。”
人生所有的答案,都藏在自己身上。
所有的收获,都是自己播下的种子开出的花。
你是自己一切境遇的源头,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改掉坏脾气,路会更宽;养成好习惯,福会自来。
修心如修路,人若自我修正,前路必定平坦,这般车才好走。
你变了,心变了,一切就顺了
一行禅师所说:“每一天,我们都置身奇迹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迹。”
许多困境,其实是我们心中筑起的围墙。
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困局就会松动;当我们换一个心态生活,命运就会转向。
你不变,生活就一成不变;你一变,世界便随之而变。
人心一旦松开,福气才会进来。
北方有一位农夫,年年歉收,怨气冲天,总觉得老天亏待自己。
某年春天,他偶然救了一位路过的老人,老人告诉他:“换个地方种,换个方法试。”
农夫半信半疑,还是照做了。
他不再固守原有的陋习,学会轮作、养地。
当年秋天,他的收成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农夫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土地没良心,而是自己没改变过方法。
林语堂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生活中的低谷,不是惩罚,而是提醒你重整自己。
有些人困在原地,不是路没了,而是死磕在一条绝路之上。
心是人生的舵,向哪儿转,船就往哪儿走。
偶尔转个弯,天地忽然开阔;放下几分执念,心头顿觉清朗。
有些事不必追问,有些人无需纠缠,有些结越拉越紧,不如松手。
当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好一点时,你的人生就已经在上坡路上。
禅师有言:“彻视生命的当下,此时此处,行此道者,安稳自主。”
生命的真意,藏在每一个正在流淌的当下。
能安住于此刻,行在此时的人,自会拥有内心的安稳与自在,不被过往拉扯,不被将来裹挟。
有了生活的希望,便有了打破万难的勇气,不惧怕风雪。
请告诉自己,没事的,一切都会过去,可以慢慢来,会变得更好。
毕竟,心安之处,才是人生真正的归宿。
愿你此生,无论风浪几何,都能稳坐岁月的船,笑对人生的潮起潮落。点亮文末“爱心”,请你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人生不是做题,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最优解。学会调整情绪,拿得起放得下,路才能越走越宽。好好生活,将杂念放下,你的今后将会万般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