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者仁心到材料报国
一一记李上奎与悦安新材的匠心之路
作者/彭余中
在江西大余的群山之间,一家专注于微纳金属粉体的企业正书写着中国材料工业的逆袭传奇。从县域小厂到全球供应商,从技术跟跑到行业引领,江西悦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上,深深镌刻着"匠心"与"创新"两个关键词。近日,我们专访了公司董事长李上奎,听他讲述一位医学跨界者如何用"医者仁心"的执着,在微纳金属粉体领域开辟出一条"材料报国"之路。
一、跨界破局的匠心孤勇:从医者仁心到材料报国
每次与李上奎交流,如同初逢一场春日的暖阳,给人留下温暖而深刻的印象,言谈间仍透着医学人的严谨与沉稳。当被问及为何放弃稳定的医生职业,投身完全陌生的微纳金属粉体行业时,他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回到了2005年那个改变命运的时刻。
"很多人觉得这两个领域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的内核是相通的。"李上奎解释道,"医生是对症解决问题,救治生命;而材料人是弥补产业短板,服务国家需求。看到国家在关键材料上被'卡脖子',那种焦虑感和面对疑难病症时的急迫感是一样的。"
2005年的中国微纳金属粉体市场,几乎是国外企业的天下。尤其是羰基铁粉,完全被国外垄断,这种看似微小的材料,却是5G智能终端、国防特种装备等领域的"隐形基石"。"国外企业不仅抬高价格,还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太难受了。"李上奎的语气中仍带着当年的激动。
做出跨界的决定并不容易。微纳金属粉体行业在当时堪称"无人区",技术难度大,研发投入高,还要面对国外企业的重重封锁。"身边不少人劝我,放着稳定的医生职业不干,去闯这样一个未知的领域,太冒险了。"但李上奎骨子里的那股"不服气",成了跨界的最大动力:"别人能做到的,中国企业凭什么不行?"
医学人的严谨在他进入这个行业后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像"临床诊断"一样拆解问题。以羰基铁粉粒度控制难题为例,这是一个长期困扰行业的技术瓶颈。国外企业能将粒度偏差控制在较小范围,而国产产品的稳定性一直不够理想。
"我们从原料纯度、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18个'变量'逐一排查,建立了详细的'数据病历库'。"李上奎回忆道。那段时间,团队成员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有一次,为了找到影响粒度的关键因素,他们连续3个月住在实验室,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白天做实验,晚上分析数据,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
"记得有一次,实验结果终于接近预期,大家都很兴奋,可第二天重复实验时,结果又出现了波动。那种失落感难以言表,但我们没有放弃。"就像医生面对疑难杂症不会轻易放弃病人一样,他们也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经过3年时间,2000多次实验,悦安新材终于把羰基铁粉的粒度偏差控制在0.5微米内,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那一刻,团队里不少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李上奎的声音有些哽咽,"那种'把卡脖子的坎变成垫脚石'的畅快,让我更加坚信,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如今,悦安新材已经拥有37项境内外专利,参与制定了11项国家/行业标准。"这些成果不是为了'筑壁垒',而是为了打破国外的垄断,让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李上奎强调。
公司产品毛利率从25%跃升至40%,这背后不是简单的成本控制,而是"技术定价权"的体现。"我们研发的超细羰基铁粉,突破了国外'粒度<1微米即禁售'的壁垒,性能达到军工级标准,成本却降低了30%。"这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价值,也是李上奎对"匠心"的最好诠释。
二、产业深耕的匠心担当:从县域企业到全球供应商
悦安新材从江西大余起步,到如今产品走进30多个国家,靠的从来不是"走捷径",而是对"产业深耕"的执着。
大余是一个县域城市,当时的产业环境并不优越,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李上奎和他的团队认准了微纳金属粉体这个细分赛道,决心"在细分赛道走出中国底气"。
"我认为,'细分赛道的中国底气',就是在别人看不起、做不精的领域做到极致。"李上奎解释道,"微纳金属粉体看似小众,但它关联着5G、新能源、国防等'大国重器',只要我们把产品做精做专,就一定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创业初期,悦安新材面临着很多挑战。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难题之一。"为了购买先进的研发设备,我把自己的积蓄都投了进去,还四处向亲友借钱。"李上奎回忆道。
人才也是一个大问题,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我们只能一边自己培养,一边用诚意打动外地的专家。"有一位材料学专家,他们三顾茅庐,向他详细介绍企业的愿景和规划,最终他被团队的执着打动,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加入了悦安新材。
在产品质量上,悦安新材始终坚守"零缺陷"的标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检验,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批产品都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确保不合格的产品绝不流出工厂。
"有一次,一批产品的某项指标稍微超出了我们的内控标准,但仍然符合行业标准,销售部门为了赶订单,希望能放行。"李上奎说,"我坚决不同意,要求重新生产。虽然这会增加成本,延误交货期,但我认为,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不能有丝毫妥协。"
正是这种对品质的坚守,让悦安新材的产品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但要把产品卖到全球30多个国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信任壁垒"。"欧美客户最初对中国材料存在偏见,认为'中国材料=低端'。"李上奎无奈地表示。
为了打破这种偏见,悦安新材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免费提供样品,陪客户做对比测试。"记得初入欧美市场时,我们接触了一家美国知名企业。对方对我们的产品持怀疑态度,不愿意给我们合作的机会。"李上奎说,"我们没有放弃,带着样品主动上门,提出可以免费为他们做测试,并且全程配合。"
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悦安新材的技术人员几乎天天驻场,根据对方的要求不断调整产品参数。最终,他们的产品在性能上不仅不输给国际大牌,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更优。"这家美国企业的负责人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没想到中国企业能做出这么好的产品。'"
就这样,悦安新材用3年时间,通过一个个客户的认可,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如今,公司的产品在5G天线磁芯材料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35%;在汽车电子领域,也赢得了众多国际知名车企的信任。
当得知公司的产品能够应用于5G智能终端、国防特种装备等领域时,李上奎深感责任重大。"这已经不仅仅是商业成功,更意味着我们的技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他严肃地说,"对企业而言,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就像医生守护病人的健康一样,我们要守护中国高端材料的自主可控。"
为此,悦安新材在生产过程中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确保每一批产品都"零缺陷"。"这种使命感,让'匠心'有了更重的分量。"李上奎感慨道。
三、传承创新的匠心远见:从技术突破到行业引领
"匠心不止于守,更要开新",这是李上奎一直秉持的理念。在他看来,"守"的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开新"的是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年,悦安新材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与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科研平台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让'匠心'有'接力棒'。"李上奎解释道,"我们希望把积累的技术经验变成'行业公共财富',比如建立微纳粉体的'工艺标准库',让更多企业少走弯路。"
在与科研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悦安新材打破了传统的合作模式,不仅引进技术,更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公司邀请科研机构的专家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同时也选派企业的技术骨干到科研机构学习深造。"这种双向互动,让我们的研发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李上奎说。
为了激活创新基因,悦安新材还推动了股权激励计划。让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持有公司股份,使他们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多技术人员主动加班加点,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研发思路。"李上奎欣慰地表示。
2020年,悦安新材在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786)。"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更是一个'新考场'。"李上奎坦言,"上市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但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平衡"守"与"开新"方面,悦安新材始终坚守"粉体纯度99.99%"的极致追求,这是企业的"品质底线"。同时,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的应用边界,把羰基铁粉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极材料中,使性能提升了20%;在稀土基粉体、纳米合金等前沿领域,也在积极布局。
"我们认为,中国材料业的未来,一定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李上奎充满信心地说,"目前,在一些高端材料领域,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我们有信心通过持续的创新实现超越。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材料'成为全球标准的制定者,而不是追随者。"
悦安新材不只是一个企业,更是中国微纳金属粉体产业的"创新火种"。"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企业投身这个行业,共同推动中国材料业的发展。"李上奎表示。
这些年,悦安新材先后帮助了多家地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分享研发经验。"有人说我们这样做是'培养竞争对手',但我认为,只有整个行业发展起来了,中国材料业才能真正强大。"李上奎的话语中透着长远的眼光。
四、对新时代匠心的理解
谈及对新时代匠心的理解,李上奎深有感触:"'记录新时代坚守匠心路'这个活动主题非常有意义。在我看来,新时代制造业的'匠心',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中的坚守'。"
"坚守的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无论技术如何更新,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变。"李上奎解释道,"就像我们始终坚持把粉体做到更细、更精、更优一样,这种'死磕'每一个性能参数的精神,就是新时代匠心的体现。"
"开放的是对技术、市场、人才的包容。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孤立发展。"李上奎继续说道,"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敢于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打破地域限制,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李上奎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农业讲'深耕土地',制造业讲'深耕产业',本质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新时代的'匠心',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中国好材料'。我们要像农民精心培育庄稼一样,用心做好每一个产品,用心对待每一个技术难题。"
"匠心"于今天的制造业,是守得住寂寞的定力,更是开得了新局的魄力。"在微纳金属粉体这个细分领域,我们已经坚守了二十年,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坚守下去。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创新,开拓新的市场和应用领域。"李上奎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从江西大余的一隅之地到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如今在行业内占据一席之地,悦安新材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匠心"二字的指引。而李上奎从医学领域跨界到微纳金属粉体行业的历程,也始终贯穿着对"匠心"的坚守与践行。在这位"材料医生"的带领下,悦安新材正以"匠心铸品质,创新树品牌"的理念,为中国材料工业的崛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