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的耕耘
★文/范 兢
曹卫东的速写作品集出版了,作为他的朋友,感到十分欣慰。
几十年来,曹卫东一直在县级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工作,这使他一走出校门,就把自己的艺术实践扎根到基层民众生活这片沃美而芳香的泥土之中。他常年携带着最简单方便的速写工具,在乡村田野和市井小镇中发现并写下为之心动的人物和场景。
他秉承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和返璞归真的艺术追求,常常醉心于土屋竹篱、杂乱粗放的农家院落以及未修饰的风景。几片树林,几弯小溪,几座板桥,房屋参差的小镇,人头攒动的集市,这些不起眼的物象都能让他捕捉到,并赋予他们艺术的尊严。他以扎实的功底构建画面,摒弃炫技作派,形成了自己朴实清新的远离俗气的作品风格。
曹卫东画农村,画农民,不是贴一种标签,玩一种概念,而是通过自己精心的构思和细腻的笔触,使读者通过画面听到岁月的倾诉,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方寸之间的作品还能浓缩一个时期的社会动态。一条弯曲的乡间公路,一辆停着的客车和车旁正在议论的人,描述的是一位农村妇女抗拒计划生育结扎手术的场景。海边高高的椰树下,几间茅草盖顶的陈旧小屋,以极强的历史感引导读者去咀嚼岁月的沧桑。一座简陋的汽车站,一辆老式的客车,说的是落后的乡村交通状况。如此等等,是一种可称之为《绘画日志》的创作形式,使他的作品更深入的融入了社会。
曹卫东的速写,构图层次分明,虚实相生,动感跃然纸上;笔触沉着洗练,富于变化,微妙的光影效果使空间感扑面而来。作品中多幅山林小景由于它们的秀美和真实,使观者往往有与之拥抱的冲动。而雁荡山的挑夫,河中撑排的汉子,以盘旋登山的高度和驾驭急流的气势给人以力的感染。
除速写之外,曹卫东对水粉、木刻、瓷画、国画等各种画法均有较高的创作能力。70年代创作的木刻作品《午闲》以巧妙的构图和精到的刀法,刻画了一位农村大娘午间在自己小院里选谷子的情景,画面温馨,形态生动。当年在省展中获奖,并被同级部门收藏。 近几年,他多次到景德镇进行瓷画创作。
瓷画对于他本是个生疏的东西,但依仗他扎实的国画功底,竟很快上手,在各种瓷瓶、瓷板上创作了大量的山水和花鸟画。为此,大余县文化园区为他专设了一间曹卫东瓷画陈列馆,收藏和展示这些作品。
曹卫东在绘画艺术上的步子走得扎实和充满信心。我喜欢看他的画,更乐意找寻和品味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
愿曹卫东不忘来时路。
20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