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豆汤面赋
作者:钟小平
策划:李腾双
制版:春到百草园
川南胜境,叙永名彰。豆汤美面,遐迩流芳。起清末民初之盛岁,承百载之荣光。以范昆云灵思开创,启美食之绮章。蔡锷品之,赞热乎而价良;耀邦尝罢,称味美而韵长。
观其制豆,精挑嘉种。黄豌莹润,粒满而丰。清水浸濡,待其柔融;砂煲慢炖,微火情衷。恰似明珠卧釜,汤如乳液香浓。面选高筋,揉制手工。案板之上,面团跃动。根根含情,折叠按压。机面种类,他乡绝无。宽细碱面,选食畅舒。银丝缕缕,独蕴殊途 。
汤之熬制,尽显神工。猪骨鸡架,清水涤冲。武火初沸,汤涌若龙;姜片去腥,葱段添馨。浮沫既净,小火慢熔。一骨精髓,尽入汤中。臊子精选,五花肥瘦。佐料齐投,花椒姜蔻。文火翻炒,肉香盈袖。色泽红亮,韵味长守。
底板初定,佐料先谋。酱油胡椒,味精猪油。葱花姜末,大骨汤流。煮面水宽,清开为优。面条入锅,加菜俄顷熟透。捞起盛碗,臊子豆汤覆就。
至若五道工序完毕,面成上桌,色香俱诱。乳白汤中,豌豆金黄似绣;酱红肉臊,葱花翠绿如油。香气袅袅,馋意悠悠。轻尝一口,汤味醇厚。面条爽滑,劲道在口。豆香与面香交融,汤味共肉味缠绕。一碟泡菜下面,味蕾更是大开。豆粉细腻,滋味长留。肉臊鲜香,回味不休。
及夫旅游叙永,美食幸遇。可品人间之至味,可感小城之温情。无论天涯与海角,皆念此味之妙处。留言盛赞,佳话永铸。今列非遗,七代传承。街巷面馆,三百棋布。游子归乡,首餐必赴。或呼“干咡带黄整碗来”,或喊“汤宽油大臊子多”。早晚一碗豆汤,老幼乡愁可抚。
噫吁嚱!文旅交融,商脉同途。叙永之骄傲,世人之爱珍。此面为引,宾客纷至。舌尖中国,豆面为范。愿香飘四海,誉满八区。招徕天下之客,共品叙永之珠。促文旅之昌隆,助商贸之繁庶!
乙巳岁润六月于叙永蓬莱书院
钟小平,汉族,笔名四美轩主。籍贯隆昌,生于叙永,曾供职于叙永二中。余德泉教授入室弟子,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叙永工委主任,泸州市诗书画院创研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叙永县政协永宁诗书画院副秘书长,叙永县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叙永蓬莱书院负责人,叙永县政协文史研究员。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各级展赛入展获奖、入编作品集,3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各类媒体、各级刊物发表。致力于叙永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发掘、传播工作,泸州、叙永景区文化策划,参与《叙永辞赋选》《叙永儿童歌谣》《神怡楼集》 《永宁儿女》《求索之路》《诗韵画稿铁笔风流》《大美长歌》等书籍的编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