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进京聆听《老舍抗战作品诵读会》
胡立铮2025.8.16
一、走进宛平城
秋日烈,宛平走进群情切。群情切,视听盛宴,友人迎接。
城楼铭记卢沟月,今街盛景真如铁。真如铁,醒狮长啸,沸心头血。
二、怒吼的雄狮雕塑
雄狮醒,愤然长啸乾坤定。乾坤定,红旗漫卷,浪潮翻涌。
如虹气势涛声猛,迎风众志千帆竞。千帆竞,抗倭神勇,慨慷从命。
三、轻轻走过纪念馆
轻轻走,无言情在心头扣。心头扣,回眸过往,血腥风吼。
长天一色祥和久,荣光万里山河秀。山河秀,国民豪气,壮怀依旧。
四、抗战中的老舍(中华新韵)
烽火里,尽情挥洒千秋笔。千秋笔,淋漓史记,把民心立。
指尖墨韵香魂溢,浑然一股英雄气。英雄气,襟怀坦荡,壮吾天地。
五、报告厅里的视听盛宴
厅堂小,古风豪派新华貌。新华貌,正襟危坐,敞开怀抱。
灯光音效纷纷好,声声诵读情萦绕。情萦绕,随分老少,却同频道。
六、偏位落座
偏后坐,影音正好情飞过。情飞过,倾心入境,境中无我?
请君莫把眉头锁,旗红遍地开花朵。开花朵,行文天地,耻山河破。
七、馄饨侯晚餐(中华新韵)
邀约外,聆听过罢真诚待。真诚待,馄饨侯里,把长桌摆。
眉梢眼角传精彩,新朋旧友同声爱。同声爱,两相温暖,快然豪迈。
用人性的光辉唤醒世界(朗诵稿)
——参加老舍先生抗战作品朗诵会有感(文/雪慈)
中年以后再听“归去来兮”,心里,便有了沉甸甸的份量。
王庆祥老师在朗诵这篇作品时,他喉管中的音符震颤着,飞翔着,倾诉着
而他,努力控制着声音的走向!
是啊,发声不能错,尤其是发声的方向问题,这是艺术的更是国家的。这是个人的更是全民的。
老舍先生在《归去来兮》这部作品里剖析着自己,审视着自己,他的窗外是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北京城,他的笔下是复杂的人性,民生多艰的旧中国。
他要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发声!只有发声才能唤醒北平!因为只有活着,只有活着啊!才能唤醒中国,唤醒世界!
而这声音因人性的光辉闪耀也必将穿越时空形成一道彩虹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
在老舍先生抗战作品朗诵会上还有几个大字:“冷不过人性,凉不过人心”。冷冰冰的几个字,让观众从热火朝天的繁华大都市穿越回1937年。那个父辈,祖辈饱受屈辱和苦难的年代。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是每一个中国人,面对曾经的共同苦难,从心底深处发出的痛苦呻吟。
这几个大字,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凯敏老师朗诵作品《火葬中的火苗》中的背景墙上刻印的诗句。“火葬”中,日本鬼子的炮炸毁了房脊却炸不毁灶台,炸毁了灶台却炸不毁燃烧的火苗,火苗里燃烧的希望,苦是咱们的苦,命是咱们的命…身体抵不住子弹,可抱团的心能抵住炮!”郭老师的声音颤抖着,倾诉着,像暗沉夜中,海浪拍打着礁石,一浪高过一浪!
我看到,那是一位文艺工作者忘我地沉浸于表演艺术当中呈现的陶醉和快乐。
我也知道,那是我们的艺术家们,正在用蓬勃旺盛的激情唤醒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