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人微光照亮时代星河——学习“中国好人”李桂泉平凡而坚韧的奉献之光
池朝兴
2025年8月18日
在广州黄埔大沙地志愿驿站,一位被亲切唤作“泉叔”的身影,用十五载春秋将生命谱写成一部志愿服务的动人诗篇。李桂泉,这位年过六旬的“中国好人”,以超过15000小时的奉献时长,带动38位亲友与5000多名志愿者汇入公益洪流,其人生轨迹诠释了“奉献”二字在当代中国的非凡重量。
从成功企业家转身为全职志愿者,李桂泉的人生转型折射着个体价值坐标的深刻位移。他前半场在商海搏击,将五金模具厂经营得风生水起;而当亚运之风吹拂羊城,48岁的他毅然推开工厂大门,以“错过再无机会”的热忱投身志愿服务洪流。当许多同龄人追求功成身退的安稳时,李桂泉却以“帮人非常快乐”的朴素信念,将个人价值重新锚定于社会奉献的坐标之上。这份选择,不仅是个体生命境界的跃升,更是一盏照亮精神迷茫的明灯。
李桂泉的可贵不仅在于自身坚守,更在于他点燃了志愿精神的燎原之火。他敏锐捕捉到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缝隙——外来工子女“金雁小学堂”应运而生,从社区小房间起步,终成守护无数“小金雁”梦想的温暖港湾;面对残障人士与孤寡老人的困境,他组建起17支专业队伍,以三年如一日耐心教会精神障碍者煮面的细节,传递着社会温度最细腻的触感。当妻子石杏华从反对者变为志愿服务分队长,当受助者徐俊文化身助人者“飞回”小学堂,当38位亲友组成家庭志愿方阵……“泉叔阳光工作室”的壮大,正是社会资本在奉献土壤里蓬勃生长的动人图景。
李桂泉的实践深刻表明,新时代志愿精神绝非孤星闪烁,而是唤醒公民意识的集体行动。他创立“故事汇”挖掘善行微光,将“好人”事迹转化为社会感召的种子;他推动团队在i志愿平台注册量位居全市第二,使志愿精神在数字时代获得制度化延伸。这一从“零星自发”到“体系化发展”的跃升,正是中国志愿服务走向成熟的社会学样本。
“中国好人”李桂泉的人生下半场,以超越万小时的奉献书写了普通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答卷。当每个平凡个体都能循着内心微光,在“为活得值”的追寻中点亮他人,无数“泉叔”汇聚的星河,终将照亮一个民族精神海拔的攀升之路。
这平凡而坚韧的奉献之光,正是时代精神最可贵的底色与方向。
【作者简介】
池朝兴,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及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金色的大地》等。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人大代表民情联络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家平台主编,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海珠区作协、荔湾区作协会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