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乎?"树人先生每晨立于庭前,必自问此语。其手扶枯枝,目送飞鸟,而树终未种下。十年后,庭中唯余一株瘦枣,伶仃如"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1]。
世人常道"十年树木",殊不知"十年"二字,已将多少踌躇者拦在门外。我见过许多"明日栽树人",他们"将手一扬"[2],宣称要植参天之木,却只在鞋底沾了些许春泥。待到秋深,旁人园中果实压枝,他们便缩颈而叹:"非我不为,时不利也。"
城东有叟,七十始学琴。邻人笑其"老蚯蚓欲吟龙鸣"。叟不语,唯"横眉冷对千夫指"[3],日拨弦于破檐下。三年后,市集卖艺者中,竟有其座。琴音虽涩,却"于无声处听惊雷"[4]。
西村阿金,少时欲为画工。家贫,拾炭作画于墙。父怒,鞭之曰:"涂鸦能当饭耶?"遂缚其手使耕。三十年后,见城中少年习画,阿金"已经皱缩,眼睛也不再发光了"[5],唯以树皮教孙描红。孙不解,问:"何不早学?"阿金抚其首曰:"今汝代学,亦如我学。"
新青年杂志社旁,常见一跛足书生。每闻社中论诗文革新,必"竦身一摇"[6],似欲争辩,终默然而退。后见其诗刊于报端,署名"迟鸣"。诗不甚佳,中有"蛰虫啮桑,未妨其甜"句,倒也别致。
吾友仲良,嗜弈如命。四十始遇明师,师曰:"十年可成国手。"旁人嗤之:"朽木岂堪雕?"仲良"只是向上走"[7],不较昼夜。八年后,竟与国手对弈三局,一胜二负。负时,观者哗然;胜时,满座寂然。仲良收子笑道:"桑榆未晚,犹可劫争。"
街头有"补读生"王三,日间贩瓜,夜读医书。市人嘲其"扁担想成听诊器",王三"俯首甘为孺子牛"[8],仍啃其《本草》。后疫起,乡医皆逃,唯王三以土方救人。活者欲谢,见其茅檐下,医书与瓜种并悬,墨迹混着泥痕。
树人先生临终那年,忽于庭中手植青松一株。或问:"此时栽树,能见其荫乎?"先生咳嗽不止,答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乘过前人的凉,今亦当为后人栽一棵。"松针初萌时,先生已"埋掉拉倒"[9]。然二十年后,有少年避雨松下,拾得落叶一片,上有蛀孔,排列如"走"字。
迟栽者何妨?"世上本没有路"[10],走得多了,便成了自己的路。树纵不高,亦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11]。
注释: [1][3][4][5][6][7][8][9][10][11]均化用鲁迅作品原句或意象 [2]借用鲁迅《药》中康大叔的动作 "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出自《秋夜》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自嘲》 "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无题》 "已经皱缩,眼睛也不再发光了"化用《故乡》中闰土形象 "竦身一摇"出自《铸剑》 "只是向上走"化用《热风》中语句 "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自嘲》 "埋掉拉倒"化用《死后》中语句 "世上本没有路"化用《故乡》结尾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化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