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米哈斯早餐后拉车前往格拉纳达(驱车大约2小时)抵达后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穆斯林摩尔国王 艺术的鼎盛之作-美丽的阿兰布拉宫,“世上没有比出生在格拉纳达却是个瞎子更悲惨的遭遇了”,这句诗被刻在阿兰布拉宫的土城墙上,表达出格拉纳达举世无双的美丽。之后参观16世纪被废弃的位于阿兰布拉宫隔壁的查理五世夏宫,标准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和宏大气势的环形宫殿,却不能让挑剔的查理五世满意,最终遭到遗弃的建筑。之后参观位于查理五世夏宫附近的阿尔卡萨瓦要塞,这里是摩尔人最后的军事要塞,登上高塔可鸟瞰格拉纳达。被风蚀的墙壁和锈迹般般的防御攻势定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前往被誉为“被上帝洒落的珍珠”的科尔多巴(车程约2小时)抵达漫步“百花小巷”,参观遍城皆是被称为 帕提奥的花园般露天庭院;访问有伊斯兰文化之花美誉的大清真寺。仰望查理五世下令修建在清真寺上的罗马式大钟楼,整点报时的钟声,回荡在这座古老的城市。
西班牙游记散文(四)|《格拉纳达的砖与科尔多巴的花》作者:厉莉
2月23日的晨光,是从米哈斯的白墙漫进来的。早餐桌上的橄榄带着点涩,蜂蜜在酸奶里洇开,像把昨夜的月光搅碎了。空气里还飘着地中海的咸。车往格拉纳达去时,风里多了些山的硬朗——那个被刻在土城墙上的句子总在心里晃:“出生在这里却是瞎子,最是悲惨。” 想来是美到让人舍不得闭眼。
两小时的山路,像在翻阅一本泛黄的地志。崖壁上的灌木歪歪扭扭地挂着,远处的房子渐渐显出土黄色,像被阳光烤得半焦的面包。阿兰布拉宫的尖顶从树影里钻出来时,心跳忽然漏了半拍——原来真有建筑会呼吸,土黄色的墙爬着青苔,像老人手背的青筋,可雕花的窗棂里漏出的光,却嫩得像初春的芽。
进了宫墙才懂,那句诗从不是夸张。穆斯林的几何花纹在廊柱上缠缠绕绕,蓝绿相间的釉面瓷砖,把天空和泉水都搬进了庭院。中央喷泉的水珠跳着舞,落在大理石地面上,碎成一片星星。当地导游说这是摩尔人最后的精致,连砖缝里都嵌着对美的执念。站在“桃金娘庭院”的拱门下,看光影在柱间流动,忽然怕自己眼睛不够用——墙角的石榴树枯了枝,可树皮上的纹路,倒比任何雕刻都更见岁月的心思。
查理五世夏宫就在隔壁,却像两个世界。古罗马式的环形宫殿,柱廊笔挺,透着股帝王的硬气。可墙是冷的,阳光照在大理石上,也暖不透那股空旷。据说查理五世嫌它不够好,住了没几天就走了。站在中央的天井里往上看,天空被框成一个圆,蓝得发空。原来再宏伟的建筑,少了点人气的暖,也不过是堆石头。墙根的草长得疯,从石缝里钻出来,倒比那些精致的廊柱更有精神。
阿尔卡萨瓦要塞的风是烈的。土黄色的墙被吹得斑驳,防御工事的锈迹像老人手背上的青筋。登上高塔往下看,格拉纳达整座城都在脚下,红的瓦,绿的树,远处的山岚淡成了烟。这里是摩尔人最后的堡垒,墙缝里仿佛还嵌着厮杀声。有块被风蚀的砖掉在地上,碎成几瓣,过去摸一摸,糙得硌手,倒像是握住了一段硬邦邦的历史。
参观完后我们继续
往科尔多巴去的路上,风里有了花香。两小时后,“百花小巷”就撞进了眼里——白墙爬满了三角梅,红的紫的堆成了瀑布,石板路被花瓣盖着,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着一团云。家家户户的帕提奥庭院敞着门,茉莉、玫瑰、天竺葵挤在一起,香得人头晕。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口浇花,喷壶一斜,水珠带着花香溅在我鞋上,她朝我笑,皱纹里都盛着蜜。原来被上帝撒了珍珠的地方,连空气都是甜的。
大清真寺的门一推开,就被一种沉静的华美抱住了。几百根罗马柱排着队往深处去,像一片沉默的森林。阳光从穹顶漏下来,在柱身上淌,把伊斯兰花纹照得明明灭灭。人们这里曾是伊斯兰文化的花,后来查理五世在上面盖了罗马式钟楼,两种美竟也相处得妥帖。站在殿中央,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几百年前的风撞在一起,轻轻的,像谁在叹息。
钟楼的钟声在整点炸开,浑厚得能震落花瓣 。声音漫过百花小巷,漫过帕提奥的花丛,漫过清真寺的柱廊,把整座城都裹了进去。抬头看,钟楼上的阳光金得发亮,像上帝不小心泼了杯熔金。有个穿红裙的姑娘站在钟楼下拍照,裙摆被风吹得猎猎响,倒把那钟声里的古意,衬得更鲜活了。
晚餐的炖牛尾香,橄榄油拌的蔬菜沙拉带着点生猛的绿。邻暮色漫上来时,百花小巷的灯亮了,灯笼的光透过花叶,在地上投下碎碎的影,像撒了把星星。
回酒店的路上,衣襟上还沾着花香。忽然觉得,格拉纳达的砖是硬的,科尔多巴的花是软的,可它们都藏着同一种执拗——阿兰布拉宫的精致不肯让岁月磨平,百花小巷的热烈不肯被时光冲淡。就像这旅途里的遇见,有的带着历史的冷,有的裹着日子的暖,碰在一起,倒成了最动人的模样。
枕着钟声入睡时,仿佛还听见那砖缝里的叹息,和花丛中的轻笑,缠在一起,像支没唱完的歌。
作者简介:
厉莉:国家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建筑规划设计行业数十年,热爱文学与诗歌,作品散见于多家媒体平台,擅长舞蹈,在肢体韵律中释放活力;热衷旅游,以脚步丈量世界,在行走中汲取生活灵感,涵养对生活的热忱。
广交朋友,往来不拘身份,既能与市井白丁畅谈生活烟火,亦能同学界鸿儒探讨思想深度,于多元交流中丰富人生维度。《当代文学艺术平台》主编,以专业媒体人的视角,搭建文学艺术交流桥梁,推动优质创作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