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北京头条
作者:魏超
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锚定“产业兴镇、畜牧强镇”目标,以规模化养殖为基、以助农增收为要、以科技防疫为盾,推动畜牧产业“量质齐升”,成为巩固脱贫成果、激活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规模引领:从“散养零星”到“集群发展”
走进关庙镇昊晟兴业养殖场,自动化饲喂设备有序运转,良种生猪在洁净圈舍里悠闲踱步。“我们养殖场年出栏量稳定在5000头以上,还带动周边10多户村民跟着干,多亏了镇上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场长的话语里满是底气。
这份底气,源于关庙镇畜牧产业的坚实“家底”。截至2024年底,全镇生猪饲养量达67310头,牛4947头,羊17957只,家禽365100羽,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家禽饲养量超任务数12%,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产业势头更劲:生猪饲养量34370头,牛4440头,羊14570只,家禽29.1万羽,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年目标筑牢根基。
规模效应的背后,是“大户 + 企业 + 合作社”的集群发展模式。全镇现有各类养殖大户235户,其中年饲养生猪100头以上45户、养牛20头以上77户、养羊50只以上85户;规模化养殖场达23个,涵盖生猪、牛、羊、禽类等多个品类,昊晟兴业、牧丰源生态养殖场、德豪生态养殖场、甲升生态养殖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全镇7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里,生猪养殖大户和规模场贡献了88%以上的饲养量,良种普及率100%、自给率超70%,产业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持续跃升。
助农增收: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
“去年镇上发了3头扶贫仔猪,年底卖了一万多元,今年又申报了仔猪奖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脱贫困户张大叔算起增收账,笑容格外灿烂。在关庙镇,像张大叔这样靠畜牧产业增收的群众不在少数。
近年来,关庙镇将畜牧产业与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政策扶、大户带、技术帮”的增收路。2024年,全镇发放扶贫仔猪927头,兑现产业奖补27.81万元,惠及1834人,已脱贫户养殖产业覆盖率超60%;2025年,又申报仔猪产业奖补936头18.72万元,为15家养牛主体争取肉牛补贴16.8万元,真金白银的扶持让群众发展底气更足。
筑牢防线: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每天排查、定期消毒,防疫手册就在圈舍墙上,咱心里踏实!”养殖户王师傅指着张贴的《非洲猪瘟明白纸》说。在关庙镇,“防疫优先”已成为养殖户的共识。
为守护产业安全,关庙镇织密“防控网”:坚持非洲猪瘟日排查制度,储备生石灰、消毒剂等应急物资;联合市场监管、派出所等部门严查非法调运、泔水猪饲养等行为,签订《非洲猪瘟防范监管告知承诺书》,实现“一厂一策”精准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更显硬核:口蹄疫防疫密度98.5%、猪瘟98.3%、禽流感77%,挂标率、建档率均达100%,连续多年获市、区业务部门肯定。生态与安全并重,关庙镇同步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场设施配套率超90%、粪污利用率100%,不定期开展污染排查,对违规户下达整改文书,让“绿色养殖”理念落地生根。产地检疫严格规范,全年检疫生猪2万余头、牛羊0.6万头(只)、禽类8万羽,从源头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科技赋能:从“经验养殖”到“科学种养”
“以前凭老经验喂猪,成活率低;现在技术员驻场指导,疫病少了,出栏率提高20%!”浩美福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科技对产业的赋能。
关庙镇始终把“科技兴牧”摆在重要位置。2024年组织大型技术培训会4次,培训500余人次;2025年上半年再办2场,覆盖100余人,发放资料300余册,让科学养殖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创新推行“官方兽医驻场”机制,每名兽医包抓1个片区、3个规模场、10户科技大户,送技术上门、驻场指导、跟踪服务,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惠农政策更添动力:关庙镇现有养殖业合作总社1个、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78个;养殖业家庭农场77个;畜牧养殖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区级航母型现代农业园区1个;畜牧养殖“五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个。2025年推荐实施规模场提升改造奖扶项目2个,推荐实施陕南白山羊保种场奖扶项目2个,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突破发展:从“量质齐升”到“破题攻坚”
“产业要长远,就得正视短板,探索新路破难题。”关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运山道出产业发展的深层思考。他坦言,关庙镇畜牧产业面临三重挑战亟待破解:一是政策多向生猪倾斜,牛羊扶持力度不足,有的品种与本地资源不匹配,需扩大扶持覆盖面并改良地方良种;二是养殖与环保矛盾凸显,小散养户粪污处理设施欠缺,污染风险上升,盼设施奖补、建共享处理设施及生物肥厂;三是牛羊屠宰不规范,窝点多存安全与疫病隐患,亟待建定点屠宰场筑牢防线。
面对市场波动,镇政府与畜牧干部主动作为。2024年生猪行情低迷时,他们送技术、推保险、传信息,协助办理理赔400余起,鼓励养殖户“低潮抓发展”;能人大户无偿提供种苗饲料超4万元,合作社打通产销链路,让群众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畜牧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引擎”。
展望未来:从“稳步发展”到“跨越提升”
站在新起点,关庙镇畜牧产业蓝图已绘就:2025年力争生猪饲养量突破5.5万头,牛0.5万头,羊2万只,家禽26万羽;新(扩)建规模化养殖场1个,发展养殖大户30户。通过推广标准化养殖、强化合作社带动、筑牢防疫屏障,让畜牧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
从圈舍里的“猪肥牛壮”到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从产业规模的“量质齐升”到发展模式的“绿色可持续”,关庙镇畜牧产业正以更稳健的步伐,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续写愈发厚重的篇章。
(通讯员:魏超,13679158511,微信同号。)
🌹🌹🌹🌹🌹🌹🌹🌹🌹🌹🌹
作者简介:魏超,陕西安康汉滨人,中共党员,管理职员。喜欢用文字印记过往、丈量热土、编织未来。作品多在中国作家网收录建集,发表于网络新媒体平台及文学刊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