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北疆岁月
【编者按】
四十年光阴流转,从戍边青年到白发老兵,张小平与北疆的联结从未断裂。这首《重回北疆》以质朴的笔触,串联起岁月的褶皱——有离别时的怅惘,有梦中的千百次回望,更有故地重游时的热泪与敬礼。诗行间,是个人青春与家国大地的深情对话,是老兵对北疆热土穿越时空的告白。它不止是一首怀旧之作,更藏着一代人对使命的坚守、对土地的赤诚,读来令人动容。(173字)
作者再回北疆
【现代诗】重回北疆
作者:张小平/四川成都
(上世纪70年代我曾在祖国北疆漠河—呼伦贝尔戍边八载。如今故地重游,万千思绪寓于一诗。)
四十年前挥手告别,
一别便是天各一方。
梦中我曾经千百次回望,
望见了白桦林簇拥的山岗。
醒来之后仍难以忘怀,
难忘北疆戌边的岁月时光。
如今我终于回到呼伦贝尔,
站在这古老的大地上聆听历史回响:
河水在传唱着英雄的赞歌,
热血浇灌鲜花开遍原野山乡。
啊,神秘的黑山地,
我生命的年轮铭刻着你的沧桑;
啊,巍峨的兴安岭,
我成长的基因升腾着您的昂扬。
宽厚的大草原哟,
祖国的大北疆,
虽然我已经白发苍颜,
仍记得您在风雪中把我抚养。
虽然我已经不能再持枪上岗,
却深情地把你凝望。
兴安岭呵大北疆,
请接受一位老兵的敬礼!
还有无尽的追忆与永远的景仰……
2025年8月14日于新疆额尔古纳
(340字)
【作品赏析】
一、情感的真挚与厚重
诗歌以“四十年前挥手告别”开篇,直白的时间叙事迅速拉近距离,将个人经历置于时代背景下。从“梦中回望”到“重回呼伦贝尔”,从“戍边岁月”到“白发苍颜”,时间的跨度里,是老兵对北疆从未褪色的眷恋。“仍记得您在风雪中把我抚养”一句,以拟人化的表达,将北疆比作“养育者”,既写出戍边生活的艰辛,更道尽土地与军人之间超越血缘的羁绊。
二、意象的鲜明与象征
诗中选取的意象极具北疆特色——“白桦林簇拥的山岗”“呼伦贝尔”“神秘的黑山地”“巍峨的兴安岭”“宽厚的大草原”,这些地理符号不仅是老兵记忆的载体,更象征着祖国北疆的辽阔与坚韧。而“河水传唱英雄的赞歌”“热血浇灌鲜花开遍原野”,则将个人奉献与大地的生机相连,让“英雄”的意象不再抽象,化作流淌的河水与绽放的鲜花,充满生命力。
三、结构的自然与力量
诗歌不刻意追求格律,以情感流动为脉络,从回忆到重逢,从倾诉到敬礼,层层递进。结尾“请接受一位老兵的敬礼!还有无尽的追忆与永远的景仰”,以朴素的宣告收束,没有华丽辞藻,却因饱含岁月沉淀的深情而极具冲击力,让读者感受到一位老兵对第二故乡的赤子之心,以及那份跨越四十年的家国情怀。(499字)
共1023字 2025年8月16于宝鸡
